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 政策与观点 >> 正文
外贸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是关键         
外贸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是关键
作者:李雨时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289    更新时间:2005/7/16


外贸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是关键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研究员)


一、外贸体制改革的难点和重点
  
    除了农村体制改革外,外贸体制改革在我国是最早的。从1979年开始,外贸体制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打破国家高度垄断。当时,我国只有中央所属的10多家总公司有外贸经营权,从1979年开始,把总公司的外贸经营权下放给地方分公司。第二阶段从1987年开始实施承包制改革,由条条块块承包,地方公司和总公司脱钩,外贸盈亏由中央财政统一负担。第三阶段是从1994年开始,以汇率并轨为中心的全面改革,全部取消出口补贴,外贸全部放开,这一改革基本上是市场化的改革,改革比较到位。
  
    汇率并轨改革到现在,外贸体制没有做大的改革,但是,小的改革不断,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体制,包括政策法规的透明度、管理的规范化,都作了必要的调整。从商务角度来看,基本上取消了红头文件,凡是不公开的就不实行,凡是要实行的就必须公开。现在把审批制改为登记制,使大量的民营企业进入外贸经营领域。另外,还大幅度降低了关税。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基本上已与国际市场接轨。但是,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政府的职能定位问题,虽然减少了很多的行政审批,但是,行政干预在不同的程度上还有所表现,特别是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还是比较突出。政府职能首先要从管理型向服务型政府进行转变,这个转变还需要一段过程,还有一段比较长的路要走。
  
二、政府应该管什么
  
    现在大的问题比较清楚,政府管宏观,其余的交给市场,但在实际中这个界限划得不是很清楚。
  
    从外贸的改革方案来看,一是政府加大主要是宏观方面的管理职能,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有所为,有所动作。二是政府职能转变。主要是为整个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制定政策,对企业的指导、引导。从目前来看,政府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职责不清问题,职责不清的问题说破了就是政府定位问题。在宏观调控这方面,政府的作用,包括商务部的作用在不断加强,主要是采用法律手段,最近,取消了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产品的出口退税,甚至提高出口关税等,这些都是用经济的手段来调整对外贸易。
  
    从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来看,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大有小,不同的国家是不一样的,美国和日本相比,美国政府是世界上管理经济最少的国家,而日本政府参与经济的程度就比较深。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改革,面临一个比较紧迫的问题,就是政府的定位问题,这不仅是外贸体制改革方案问题,而是整个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问题。因为各国情况不一样,有些东西在美国可能就不管,在日本可能就要管。管理的方式也不一样,把握管理的度是一个比较难的事情。对于外贸体制改革也是一样,原则上都好说,减少政府行政干预,减少审批,现在正朝这个方向努力,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往往把握这个度很难。
  
    当然,外贸体制改革还涉及很多具体的问题,比如,外汇体制改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经常项目放开了,资本项目也放开了不少,但是,还没有彻底放开,将来要逐步放开资本项目等,这些都是外经贸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出口管理和进口管理的产品来看,需要配额的产品已经减到最低限度了。目前需要完善的是改革加工贸易的管理方法、海关的监管、电子政务、电子信息等方面,还有政府采取什么政策支持企业走出去,这些都属于微观层面的具体的改革。
  
三、国民待遇不足和超国民待遇问题

  
    国民待遇不足的问题,加入世贸组织后,这个问题基本上解决了,但还存在,比如在资金的获取方面,外商投资企业与国内企业相比,处于劣势。超国民待遇问题主要是税收方面。所得税在我国一般是33%,在特区是15%,在经济开发区是24%,三个档次。在这个意义上,在北京的企业,或者经济开发区的企业按理说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各地都有优惠,这是普遍存在的,但从总体上看,所谓超国民待遇问题并不突出。 所谓优惠政策,从各国发展情况来看都有。按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产业,给予减免所得税是各国的普遍做法,也是必要的。当然,我国现在优惠过多,特别是地方政府给予太多的优惠,来吸引外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特别是以低价甚至不惜成本的做法来引资是完全错误的。但是,全部取消优惠是不可取的。因为我国发展不平衡,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是对的,但在不同行业和地区要有所区别。从我国所承诺的期限看,有的还没到期,没到期就给取消优惠,这个肯定不行,影响很大,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四、我国的进出口环境

  
    近几年,中国商品出口不错,但出口环境还是比较严峻。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这是一个机遇,要抓住新的机遇。从中国商品本身来看,产品的竞争力还是在不断地提高,而且中国自主出口的能力越来越大。
  
    但是,不利因素确实有,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地方保护主义抬头等。从纺织品来看,中国纺织品的竞争力确实太强了。中国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中国出口商品地位不平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这本身就存在鸿沟,但总的看来,我国的贸易环境还是正常的。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人民币汇率调整分析
人民币汇率稳定性关系东亚经
2005年中国外经贸发展热点问
国际展会与国际贸易
外贸强国路径思辨
2004-2005年中国经济分析展望
稳定增长中克服结构性隐忧
正视对外贸易高速增长中的问
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中国出展
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是否即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