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 政策与观点 >> 正文
人民币汇率稳定性关系东亚经济稳定         
人民币汇率稳定性关系东亚经济稳定
作者:梅新育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767    更新时间:2005/7/16


人民币汇率稳定性关系东亚经济稳定

(作者:梅新育)

  看来,人民币汇率确实是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以至于中国领导人对此几乎要天天讲、月月讲。在6月26日开幕的亚欧财长会议上,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温家宝总理讲话的重要内容,温总理也借此机会再次强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际金融稳定和贸易发展。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以来,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上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逐步成为东亚区域经济的稳定器。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中国人民银行统计,1980—2001年间东亚各经济体GDP年增长率的变动系数,中国最低,仅有0.35;除中国、日本之外所有东亚经济体整体增长率的变动系数为0.49,如果加入中国,其变动系数降低到0.29;如果再加入日本,其变动系数又上升至0.38。 即使不考虑中国通过在1997年金融危机期间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而决定性地制止了东亚的竞争性货币贬值“雪崩”,上述经济增长率变动系数数据也足以显示中国对稳定东亚经济的作用。
   
    正由于中国发挥了稳定器作用,东亚国家和地区才在遭受危机冲击时表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稳定性。在遭受了创巨痛深的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各国和地区并未如同阿根廷、巴西等拉丁美洲国家那样一旦蒙受金融危机打击就一蹶不振,而是在3年之内便陆续复苏,其整体增长率也较快得到了恢复。由于东亚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日益庞大,1997年金融危机在全球金融市场上也显示出了强烈的传染性,中国通过稳定东亚经济、进而对防止世界经济滑向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式的深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1997年以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发挥东亚区域稳定器的作用,并不能仅仅归因于大国经济天然受外部商业周期影响较低,因为日本经济规模大于中国,却并未在东亚发挥稳定器作用;1997年后中国政府以积极财政政策为主要工具强力推行扩大内需方针,才是中国得以遏制外部经济周期冲击的关键所在。而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得以成功实施,关键又在于中国成功地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正如芒德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又译作“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所指出的那样,作为一个开放经济体,中国如果在推行积极财政政策时不能稳定人民币汇率,新增资本流入将迫使人民币升值,从而抵销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力。一旦中国政府在国际压力下被迫大幅度提高人民币汇率,上述稳定机制就将化为乌有:
  
    首先,由于中国早已形成“大进大出”的格局,人民币升值后进口设备、原材料等货物以人民币标价下降,将显著加大中国国内商品市场的通货紧缩压力。在通货紧缩状态下,工商企业的资产(设备、原料、产成品等)价格下降,价值降低;而以人民币标价的名义负债则维持不变,导致企业负债率上升,资本结构显著恶化。国内主要商业银行接受的外汇储备注资也将因人民币升值而缩水,资本结构恶化。
  
    其次,人民币一旦升值,国际游资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驱动之下将千方百计涌入中国,在中国证券、房地产等资产市场造就泡沫,而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已经很明显了。泡沫终究是要破灭的,一旦资产市场泡沫破灭,来自资产市场、资本结构恶化的工商企业两个方面的不良债权将令目前正在竭力化解巨额不良资产中国金融体系雪上加霜,甚至可能触发大规模的银行危机。
  
    第三,贸然改变人民币汇率安排将破坏中国与东亚经济联系稳定性。某些与中国一样需要出口市场和外资的国家可能认为,人民币升值将提高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从而削弱其对外资的吸引力和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他们可以坐收渔利。无疑,这种情况在短期内会发生,但是,在中长期内,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部门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廉价劳动力,而在于以下多方面因素所造就的综合竞争力: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庞大市场规模所带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高国民储蓄率所提供的充裕资本供给、……其他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无法完整地“拷贝”这一切,指望通过人民币汇率变动消除这一切也注定要落空。
  
    假如人民币果真在短期内显著升值,其他东亚发展中国家不但不可能由此彻底消除中国对他们的竞争优势,反而会损害中国在东亚经济中的稳定器作用,并损害本国产业来自市场的收入。毕竟,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的进口规模也在迅速膨胀,2004年已经高达5614亿美元,是仅次于美国、欧盟的世界第三进口大国。且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时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1999—2004年间,除2002年外,其余历年中国进口增幅均高于出口增幅。东亚经济体又是中国内地进口增长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因为中国内地对美国、欧盟双边贸易均维持顺差,同其他东亚经济体(包括香港特区、台湾、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贸易则连年逆差,上述地区在中国内地出口市场中所占份额相对稳定,但在中国内地进口来源地中所占份额已经从1980年的6.2%大幅度上升到2004年的35.9%,其中东盟所占份额为11.2%(2004年)。
  
    在这种情况下,周边经济体还能指望从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中渔利吗?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人民币汇率调整分析
外贸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
2005年中国外经贸发展热点问
国际展会与国际贸易
外贸强国路径思辨
2004-2005年中国经济分析展望
稳定增长中克服结构性隐忧
正视对外贸易高速增长中的问
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中国出展
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是否即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