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 国际市场 >> 正文
特朗普不计后果的“政治投机行为”与美国商业利益的制衡         ★★★
特朗普不计后果的“政治投机行为”与美国商业利益的制衡
作者:孔闻峥    文章来源:走出去智库CGGT    点击数:598    更新时间:2019/9/2
    日前,特朗普发推文称,下令美国公司立即开始寻找替代中国的方案,并呼吁将工厂搬回美国。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25日表示,如果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就将有权下令美国企业离开中国。

    国外专家分析认为,中国是世界发展的“引擎”,美国企业在中国获益良多,离开中国是不明智的。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是最基本的经济规则,为何特朗普的“政治投机行为”与美国企业的商业利益越走越远?本文由孔闻峥在美国为您提供前沿的资讯分析。

正  文

    最近一段时间,中美贸易之间的任何一点消息都会引得美国股市闻风而动。当本周四美股主要的指数均获得1%以上增长的时候,不出意外地,又是因为中美贸易谈判传出了利好消息:中国商务部确认了中美双方仍在就9月可能的贸易谈判而保持有效沟通,并且在探讨是否取消双方的最新一轮关税威胁。

    很多关注中美贸易问题进展的人,在这一周里想必都是悬着一颗心的。上周五,特朗普针对中国的反制措施再做反应,表示将把当前公布的所有关税水平提高5%、并且在推特上“命令”美国公司寻找中国以外的市场。市场迅速反应,美股主要指数跌幅纷纷超过2%。于是在随之而来的G7峰会上,他又放松了些口风,表示双方“交往得很不错,我们还在谈”,并且说自己可能会在关税问题上改变主意。

    这样不甚明确又互相矛盾的信号,一度让“是不是又谈崩了”的猜测甚嚣尘上,这种“互相矛盾”的违和感正是这长达一年多、而且目前还看不出结局的贸易冲突非常显著的一个特征。同时比起中方的回应,特朗普的做法在关注和分析经贸数据的专家眼里,着实来得更不计后果。

    对中国 “双重标准”的美国要求

    美国在贸易相关问题上的“双重标准”,最好的例子是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指责。当中国一直推动人民币升值、维持人民币的价值、保持不“破七”的时候,美国一直说中国不是货币操纵国;但一旦“允许”人民币跌破7,中国一夜之间就“变成”了货币操纵国——而事实不过是人民币顺应市场下跌罢了。也就是说,中国成为了货币操纵国,不是因为货币政策变了,而是因为现在的政策从对美国有利变成了对美国不利。

    关税究竟有没有影响美国经济?特朗普更是自相矛盾:一方面坚持关税有利无害,既能促使中国推进贸易谈判又能给政府带来额外收入,而且中国公司将负担关税,美国则一身轻松;另一方面特朗普又出于对美国消费者的担心调整了起征关税的时间点,这完全打破了他营造的关税是完美手段的假象。

    至于关税是否是“合理手段”以及特朗普的最终目标,则又是一个非常矛盾的议题。支持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人认为,关税是通向贸易协定的必经之路,认为今天的关税是为了明天有更自由的市场。他们认为,中国的市场不够自由,国家在操纵贸易。但是,目前特朗普的政策在推进自由贸易上基本没什么建树,反而在美国要求中国无视市场规律和需求购买更多美国产品的时候,更进一步推动了国家在贸易中的作用,因为中国增加的农产品(如大豆)的购买量,最主要的来源还将是中国政府。按照特朗普政府的逻辑,在这样时候,政府的干预又突然变得合理了。

    关税真的能带来更自由的市场吗?这里又要画上一个问号。毕竟,特朗普是多次自称为“关税侠(Tariff Man)”的人。这样一个一贯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批评了美国的几乎所有自由贸易协定、想带着美国退出WTO的总统,真的会给全球贸易体系带来更多的自由,即更少关税更少壁垒吗?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商榷的。这一年他所做的一切是否都在推动关税的常态化呢?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在去年开始征收的钢铁及铝制品关税,现在看起来已经在美国落地生根了。曾经,行业领袖们期待美国至少会在同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北美自贸区谈判成功结束后放宽对这两个国家的钢铁铝关税,但是这份希望最终成为了泡影。

    根据彭博社统计,该关税已经给美国钢铁行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美国钢铁公司损失了70%的市场价值即57亿美元;其他如通用汽车和福特都各自表示,关税给他们带来了10亿美元的额外开支。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仍然没有放弃关税,这种一边表示他给某个行业带来了复苏、一边给相关行业带来不少损失的行为,是他最自相矛盾的地方。

    如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的莱斯特(Simon Lester)撰文所写,特朗普的支持者最能说得通的观点,就是中国确实有需要提高的地方(比如知识产权);但是仅这一条是无法让他的贸易政策站住脚的。这些政策的背后有不少自相矛盾的地方,而其效果目前来看又非常有限。遗憾的是,特朗普本人似乎并不这样看。

    咄咄逼人的特朗普,谨慎克制的中国

    虽然在G7峰会上特朗普的态度有所缓和,但整体还是表现得咄咄逼人,特别是当上周五发推“特此命令”美国公司移出中国的时候。

    这条推特随即在国内外遭到了疯狂吐槽,很多人说美国公司是自己选择去中国,特朗普不可能“命令”这些公司撤出中国。作为回应,特朗普在推特上引用了1977年颁布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以证明作为总统有权这么做。但大多数法律和经贸专家还是认为,即使根据这个法案,特朗普还是在滥用权力,因为这个法案是为“极严重的国家安全威胁和真正的全国紧急状态”设计的,中美贸易问题从常理来看自然远到不了这个程度。

    过去一周发生的事情也让人们对特朗普的策略有了更深的了解。按照中美贸易专家岳雄飞(Jeff Moon)的说法,特朗普的这种策略就是没有长期、固定的原则和战略远景,更像是见招拆招。这也是特朗普作为一个曾经的成功商人和亿万富翁所拥有的能力。

    但是,现在特朗普统领的是一个国家而非一个公司。他灵活的思考和果断的决策在运营公司的时候或许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运营一个国家还是要复杂得多:一方面是权利的制衡,另一方面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商业的管理更加精细。他牵一发而动的是许多行业中的成百上千家公司的效益及其所支撑的大量就业,对任何风吹草动都异常敏感的美国投资者和股市,明年此时就将进入白热状态的连任大选,以及已经连续增长了超过10年、目前正走在衰退边缘的美国经济。特朗普最近几次迅速反应宣布关税之后,又在数天之内做出调整的行为,或许就是这些因素掣肘之下的一种妥协。

    与此相对的,彼得森经济研究所在分析中美双方当前的关税情况时,则将中国最新一轮关税称之为“慎重的回应”。美国大多数媒体和学者也认为,中国的回应是早就预料到的,是特朗普紧接着追加的新一轮关税将紧张感更推上了一层楼。他们将特朗普的做法称作“政治投机行为”,目的是巩固其对中国强硬的形象。

    从数据上来讲,如果特朗普最新的一次威胁成真,那么美国就在不到两年里将中国进口产品的平均关税额从3%推高到了24%;中国方面也是从8%到将近26%的提升。而中国方面还有将对其他国家的关税从同样的8%下调到了6.7%的部分。比起美国的无差别攻击,中国的关税也更有针对性。彼得森经济研究所总结道,截至今年年底,美国出口中国的全部农产品、汽车及零件、木材纸张和金属产品、石油都会100%面临关税,其中汽车及零件在12月15日之前都从未被关税影响过;而与之相对,飞机和药品依然会完全不受关税的影响。这会导致在一些产业,如汽车与零部件和农业,美国产品面临的关税额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比能差出30%。

    无论是关税还是撤出中国的命令,都让美国公司非常困扰,特别是那些在中国有落地项目的公司。根据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的报道,星巴克、耐克、波音这些公司,现在利润来源的中流砥柱就是中国庞大而增长迅速的中产阶级。但这些公司似乎并不在特朗普的特别关爱的列表里(正相反,特朗普反而劝他们离开中国),它们也因此最容易成为牺牲者。

    就在三天前,上海迎来了第一家开市客(Costco)。这个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超市,因为物美价廉而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从而导致第一天仅开放半日就暂停营业。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标题是“说什么贸易战呢?中国第一家开市客人潮汹涌”。对很多美国企业,中国消费者、中国合作伙伴、中国进口产品,是利益链中的重要一环,这种链接不是特朗普不乏自相矛盾的“特此命令”所能轻易切断的。

    资料来源:走出去智库(CGGT)合作伙伴——财新—欧洲货币EMIS数据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政治家杂志,华尔街日报,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新华社,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美联社,卡托研究所,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

    作者简介:NANCY KONG(孔闻峥),美国西北大学传媒学院硕士。本科毕业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获得经济学和传媒学双学位,专司财经报道和经济研究,是走出去智库(CGGT)北美研究团队的重要成员。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拜登政府将重新审视特朗普对
从特朗普和拜登的竞选纲领看
不管特朗普是什么结局,中国
特朗普虽竭力打压,但这份美
特朗普真的能让中美“彻底脱
特朗普又放话威胁与中国“脱
预测11月大选特朗普仅获35%选
特朗普称沙特和俄罗斯将减产
疫情蔓延之下,特朗普的支持
特朗普拟提出4.8万亿美元新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