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 研究成果 >> 正文
CAFTA建成后实施走出去战略研究         ★★★
CAFTA建成后实施走出去战略研究
作者:高歌    文章来源:中国国际贸易学会    点击数:2127    更新时间:2011/10/10

内容提要: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新的重大战略举措。在我国实施自贸区战略以来,特别是在CAFTA建成后,用什么理论来指导我国企业到东盟去直接投资至关重要。在分析了CAFTA建成特点的基础上,创新了一个利用自贸区原产地证规则的投资理念,其能有利于制定我国到东盟直接投资的战略,指导我国企业到东盟去直接投资,取得更好的效益。

关键词:CAFTA  走出去战略  理论创新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这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新的重大战略举措。CAFTA是我国签订的第一个自贸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好的平台。研究我国企业到CAFTA直接投资的理论和对策,可以很好地帮助中国企业抓住CAFTA建成的商机,更好地去东盟直接投资。这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全面经济合作,也有利于中国企业更好地到其他自贸区去直接投资;从宏观上也有利于我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一、现有的投资理论还不能很好地体现CAFTA的特点

现有的投资理论大部分是基于发达国家企业的对外投资而形成的,仅有小部分是针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投资来研究的。FTA是新生现象,针对来研究投资的理论不多,主要有投资转移效应和投资创造效应,研究的基础是欧盟(北北合作)。CAFTA2010年才建成,属于南南合作。针对其特点的投资新理论还很少。尽管原有理论还不能很好地体现CAFTA的特点,但是中国企业和自然人到东盟去投资,还是可以参考的。

(一)主要可以参考相关的投资理论

1.邓宁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水平对本国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的实现以及本国区位优势的状况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决定该国直接投资的地位和状态。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出现对外投资,源于它们自身不断增长的所有权优势。CAFTA建成对于中国企业和自然人的区位优势影响最大。利用自贸区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协议,可以使中国企业和自然人拥有更大的区位优势,可以更好地开展全面的经济合作。

2.投资发展阶段论

  该理论认为,国家的净对外直接投资是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函数。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该理论分了五个经济发展阶段。其第三阶段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2000-4750美元之间。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后,国内企业凭借自身的所有权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中国在2010年人均GDP已经达到4500美元左右,接近该阶段的拐点。这预示着中国企业和自然人“走出去”的力度会不断加大,在CAFTA《投资协议》的保障下到东盟投资合作同样会出现明显的增加。

3.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

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比较优势来源于小规模生产技术,这种小规模生产技术带来的低生产成本等比较优势能够使生产者获得比较利益。具体表现在:一是拥有为小市场需求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二是倾向于当地采购。三是具有低廉的企业管理和营销费用。四是能够提供特殊产品。CAFTA框架下,特别是面临有些东盟国家的国内市场不大的情况,中国企业将一些成熟技术扩展到东盟国家去,可以为双边的合作带来更多的机遇。

4.劳尔的技术本地化理论

其核心命题是对成熟技术或生产工艺的应用和改进,可以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特定优势,进而实施对外投资。该理论不仅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形成对外投资竞争优势的可能性,而且强调了形成竞争优势所需要的企业技术创新。中国企业在投资东盟时,要注意该技术的本地化,使自己的技术更加适应东盟各国的情况,使自己的技术优势更加明显。在中国的杂交水稻在菲律宾、越南等东盟国家本地化后,就使自己的技术更加适应当地的情况,其技术优势更加明显。

5.坎特威尔和托伦惕诺的技术积累和改变的演进理论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深受其国内产业结构和内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在产业分布上,首先是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纵向一体化生产活动,然后是以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为主的横向一体化生产活动。在地域分布上,受“心里距离”的影响,遵循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渐进轨道。该理论构造了一个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技术积累为基础,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与对外投资结构在互相促动中不断升级的动态过程。用它可以很好地指导中国企业和自然人利用CAFTA优势,先从周边的东盟国家做起,从自然资源的开发开始,逐步扩大到深加工和精加工,在周边积累的经验后再向更远的地域发展。我国与东盟接壤的三个国家边境设立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就带有这方面的优势。

6.小泽辉智的一体化国际投资发展理论

该理论阐明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对外投资来促进经济转型。不断的增强本国比较优势从而保持经济竞争力的动机是发展中国家从纯吸收外资进入的国家变为向海外投资的国家的基本动机,而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减弱等要素禀赋的变化引发的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是发展中国家由直接投资输入国向输出国、由劳动力导向的直接投资向技术导向的直接投资转变的主要原因。目前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减弱,将一些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向东盟转移已不容置疑。

7.对外投资的不平衡理论

该理论指出,存在资产相对不平衡的企业,可以通过对外投资在国外市场寻求补偿性资产,从而使其资产组合达到平衡,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战略地位发生根本性逆转。当一个企业的特定优势较弱时,可以选择“走出去”来避免国内竞争,并通过海外投资来创建和增强其竞争优势。因此,相对于具备所有权优势的企业而言,处于所有权劣势的企业从对外投资中获得的收益更多。例如,广西某县的一个农技所,其掌握的杂交水稻技术在国内根本排不上名,面临国内着激烈的“红海”竞争,就主动到越南去。现在,多次试验成功的杂交水稻稻种已经获得越南政府部门的认可,在与东盟的合作中占领了先机。

8.投资转移效应和投资创造效应

投资创造效应指FTA建成后消除了贸易壁垒和一些投资障碍,更有利于外资的进入。这里又分来自FTA成员国内部的投资和外部的投资。例如,CAFTA《投资协定》的签订,更加有利于中国企业到东盟各国去投资。投资转移效应指FTA建成后消除了贸易壁垒,本来那些想绕过贸易壁垒而投资的外资转移到别出去的现象。这是在CAFTA建成后,中国本土要注意尽量避免的问题。

(二)投资合作理论在自贸区框架下的新意

1.协同论新解

CAFTA框架下开展投资合作,协同论是值得借鉴的。它有利于双边形成共识,创新合作思路。笔者对协同论在FTA框架下的新解指得是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协同增效作用(见图1)。图1中两个毛驴代表FTA的双方。中间的那条绳子意味着它们之间共同合作产生的潜在效益,即通过FTA安排来扩大效益。 如果它们单方去获取效益,费力而无效。通过协同合作,就可以获取更多的效益。合作得越密切,获取增效就会更多,并向深层次发展,如最后那幅画所示那样。用此理论同样可以用来指导FTA框架下的投资合作,即随着FTA进程、双方的投资合作不断的深入和密切,所获得的一体化效应就越大。                          

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投资合作中,已经有很多实例来说明这种协同论的效应。如中越界河的跨境大瀑布是旅游的好去处。在中越关系还未完全正常时,双方的游客只能在自己这边游览,越过界就引起麻烦。这种状况均影响到双边的旅游效益。现在双边是共同开发,双边游客可以随便在界河上游览,尽情欣赏跨国瀑布的美景,协同增效的效应明显展现。

2.帕累托效应 

该理论指具有下列性质的资源配置状态,即任何形式的资源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受益而同时又不使其他人受损害。后来,福利经济学通常把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的状况变坏的资源重新配置称为帕累托改进。从中国企业和自然人到东盟各国开展投资合作来看,是双方投资合作要有双赢的局面。我国广西边境的龙州县与对面的越方合作种植甘蔗,就属于这类项目,它一举多得。双方合作种甘蔗,中方利用越方的土地和劳力,越方利用中方的资金、技术和市场,即帮助越南边民的致富,又稳定了中方糖厂的蔗源,还用投资带动扩大了边境贸易,不仅是双边企业和自然人受益,双边的政府也满意。

3.轴心-辐条效应(Hub-and-Spoke)

轴心-辐条效应是说明签订自贸区协议多的国家可以带来更多的效应。全球多个这样的轴心-幅条联在一起就形成了全球自贸区网络,将全球的经贸活动联系在一起。如ASEANCAFTA已经联在一起(见图2)。这种效应会引起对外投资的发生,即通过投资来利用不同的自贸区原产地证规则,去间接享受其他自贸区的优惠安排。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已有的投资理论对于中国企业到CAFTA去投资,是可以借鉴一些。但是,这些理论还不能很好地体现中国企业的实情和在CAFTA建成后到东盟投资的特点,即用这些理论还不能很好地形成中国企业到CAFTA投资的战略,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走出去。实践发展迫切需要这方面的理论创新。

二、创新投资理论指导好我国企业走出去

(一)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原因

通过说明资本整合与市场的关系,能奠定中国企业“走出去”理论的基础。对企业来讲,资本整合与市场的关系就是如何运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在此用“资本整合”来代替“资源”,是为了更好地说明资本为什么要向境外移动。

1.对资本整合和市场的说明

1)资本整合。资本整合实际上就是资本运作的过程。一个企业或企业家的资本整合力的高低,决定它的资本运作成败。资本整合受主客观两方面的限制,主观受资本运作水平高低的限制,客观受当地投资环境的限制。在资本整合中,影响资本移动的主要受当地投资环境的限制。某地的投资环境差,必然导致资本整合向投资环境好的地方流动。在此要强调的是,资本整合环境的好坏,包含多种内容,除了常讲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外,还包括各种资源、配套设施等。资本整合常常受到客观投资环境的限制。在国内受到投资环境的限制,必然就会导致资本整合向国外寻找移动的机会。

2)市场。市场是反映资本整合效果的晴雨表,资本整合的好坏最终均要在市场上体现出来。市场由于本身的限制,它对资本整合提供有效支持的能力是有大小之分的。它对有的资本整合可以提供有效的支持,但对有的资本整合就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持。在市场不能提供有效支持的情况下,会导致资本整合向国外市场移动。比如,国内某资本整合具有很强优势,但国内市场不能继续支持,要继续发挥该资本整合的优势,必须向外发展;再如,某资本整合在国内市场已没有多大优势,但在国外市场仍然有优势,为了延长资本整合的生命,该资本整合也会向外寻找移动的机会。

2.我国资本整合向外移动的四种主要原因和模式(见表1)

1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四种原因和模式

 

 

国内

投资

环境

国外投资环境

中国企业

资本整合力

 

外国企业资本整合力

国内

市场

 

外国市场

导致

结果

资本向外整合与国内市场结合

空间大

空间小

走出去

资本向外整合与国外市场结合

 

 

空间

有限

空间

走出去

资本向外整合与国内外市场结合

空间大

空间大

走出去

资本向外整合与研发结合

更好

更强

有空间

有空

走出去

1)资本整合向外移动与内市场结合型。这种情况是国内市场可以提供有效的支持,但资本整合在国内受到投资环境的限制(主要是资源限制),只好到国外去资本整合,从而导致了“走出去”。这是为了国内市场而导致资本整合向国外移动的方式。这种方式的重点是在国外进行新的资本整合,主要目的是寻求国外资源来弥补我国资源的不足。在该类型投资时,一定要注意东道国的国情。现在,所有国家对不可再生的资源均有一定的限制,往往会因为这些限制或人民感情等问题导致投资受挫。因此,“走出去”将这些国家的资源加工后在返回中国市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资本整合向外移动与国外市场结合型。这种与前面那种相反,是国内市场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持,但国内资本整合力很强,为了继续扩大或延长资本整合的优势,从而导致了“走出去”。具体讲,这是为了国外市场而导致资本整合向国外移动的方式。这里有两种主要方式,一是主动型,一是被动型。主动型是我国企业主动出击在国外寻找那些资本整合条件好,并且市场能提供有效支持的国家和地区。这种国家和地区不仅是自身,而且包括可以辐射的其它国家和地区。在这种类型的投资中,当地国家的政策或享受的政策有时会产生强大的力量,会导致向好或向坏的方向发展。当地提供非常优惠的引资政策,可以吸引外资的进入。比如,欧美在纺织品上给柬埔寨很多优惠政策,尽管柬当时投资环境并不好,但是导致大量的外资进入,建立了许多制衣厂。被动型是由于我国那些受到国际上反倾销、反补贴或特保影响的企业,为了绕开这类影响而被动采取“走出去”的一种类型。

3)资本整合向外移动与国内外市场结合型。它主要是中国企业通过兼并国外企业的方式导致资本整合向外移动,而市场目标是全球性的,既包括国际市场又包括国内市场。我国蓝星集团收购法国公司,吉利公司收购沃尔沃汽车等均属于这种类型。

4)资本整合向外移动与研发结合型。这种方式是为了利用国外更好的投资环境,重点是放在研发上。比如,我国有的家电企业就在日本设立了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当地更有利的条件从事研发活动,包括更好地利用该国的人力资源。该类型合作还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空间。比如,一汽与欧美合作,利用时差将某种设计分三地进行,各设计8小时,一天可以干完在本国3天才能完成的设计工作。  

3.国家因素对资本整合向外移动的影响

现在,国家因素有时会对资本整合的外向移动会有更大的刺激。也许正是式因为有了这些限制,才导致资本整合向这些国家移动,从而避开这些限制进入该国市场。但是,有的限制会对资本外向移动形成障碍。比如,像美国从政治上考虑,可能对中国公司收购该国的石油公司设立障碍。

以上说明,正是资本整合与市场的关系在两国之间均出现了不平衡,导致了资本整合从一国向另一国移动。因此,可以将这种分析概括为“资本整合与市场的双不平衡论”。

(二)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原因和新理念

 CAFTA建成后,中国企业为什么要到东盟直接投资呢?除了上述分析的种种原因外,更关键的是要针对CAFTA具体情况来进行直接投资。主要情况有:

1.利用原产地规则导致的对外投资

原产地证是一个国家货物的护照,对于享受自贸区“零关税”尤其重要。现在,中国企业和自然人通过投资东盟来利用东盟各国的原产地证,主要目的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享受零关税。除直接享受把产品销售到当地外,更重要的是间接享受。即利用东盟与其它国家签订的FTA协议来享受更多的降税效应。东盟现在已经与多个国家签订了FTA协议,如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同时,东盟各国也分别与多个国家签订了FTA协议。在东盟签订FTA协议的国家中,有一些是中国还没有与其签订FTA协议的。这样,中国产品到这些国家去,一般是按照WTO成员国的优惠关税,平均在912%左右,有的产品关税会更高。如果中国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生产后,一般规定增值40%以上就可以签发东盟国家的原产地证。这时,再出口到上述的国家,90%的产品就可以享受零关税的优惠。例如,中国的小家电产品,如果直接出口到印度,关税一般在1012%之间;如果到东盟国家投资生产,再出口到印度,就可以享受零关税的待遇。

2)享受普惠制。普惠制是发达国家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制成品的一种优惠措施。现在,中国很多制成品已经不能再享受其优惠待遇。但是,东盟国家,尤其是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仍然可以享受这种普惠制的待遇。例如,欧盟等给予落后国家(LDCs)有专门的特殊优惠措施。中国企业到东盟国家去投资,让其成为自己的海外出口的生产加工基地,就可以继续享受普惠制的优惠。

3)规避和减少“两反”和特保案影响现在中国产品受到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案的越来越多。通过投资东盟国家,改变原产地证,就可以让受到这些案件影响的产品恢复第二春。浙江的紧固件在受到欧盟反倾销影响后,马上把生产基地转移到马来西亚,用“马来西亚制造”很快恢复了到欧盟国家的出口。

2.绕过关税壁垒导致的对外投资

CAFTA在2010年建成后,仍有两大关税壁垒影响着中国产品的进入。一是东盟新四国,一轨产品要到2015年才开始实行零关税,二轨产品要到2020年才能完成降税到零的目标。二是东盟十国就是把一、二轨产品全部降为零关税后,仍然还有10%左右的产品不会降税到零。因此,根据需要,可以针对这两大类行业进行投资,绕过其关税壁垒。

3.针对特定行业和情况导致的对外投资

东盟大部分国家都没有签订WTO《政府采购协议》。其政府采购招标时,经常规定只有本地企业才能投标。根据这种情况,为了拿到东盟这些国家政府采购的订单,中国公司可以与当地公司联合去投标。但是,如果伙伴选择的不好,反而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中国企业最好是通过投资到当地注册公司,再以当地公司的资格去投标。

4.国家需要导致的对外投资

越南现在人均GDP刚过1000美元,但是越南在老挝和柬埔寨的投资却排在各国前列,尤其在老挝连续几年排在第一。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其为了巩固三国的关系。这是越南国家需要的战略性对外投资。对于东盟国家,我国同样有战略投资上的需要。我国提供的250亿美元的基金,也带有这种性质。还有,对于我国有贸易顺差的东盟国家,可以借鉴日本“黑字还流”的做法,将贸易顺差转为投资来使双边的经贸合作更加和谐。

总之,以上全新的投资理念是根据CAFTA建成后的特点,特别其原产地证规则而形成的,能体现我国的实情。用它可以很好地制定出CAFTA建成后我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国企业和自然人到东盟国家去直接投资,取得更好的效益。最后要强调的是,不管用什么理论来指导中国企业“走出去”,“平等互利,和谐共赢”是中国企业始终要坚持的一项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走出去”的可持续发展。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