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转型挖潜寻新机
韧性足 潜力大
记者:刘叶琳 刘昕
来源:国际商报 第A7版
日期:2023年10月16日
今年以来,中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取得新突破、结构实现新优化,展现了较强韧性。同时,一般贸易进出口保持增长、占比提升,对“一带一路”进出口增速持续上涨,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大宗商品、消费品进口增速较快等特点充分显示出中国经济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但也要看到,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投资放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等风险上升,外需减弱对中国外贸的直接影响仍在持续。面对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中国外贸如何应对挑战?如何挖掘发展潜力?本报特邀专家学者针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为中国外贸企业提质发展提供有效路径。
专家圆桌
- 应习文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 石先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刘丹阳 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副会长
- 高士旺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新闻发言人
(排名不分先后)
1 当下,中国外贸出口的市场分布、产品结构与贸易方式等都在发生变化,您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对于中国外贸出口的意义?
应习文:今年以来,中国外贸出口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一般贸易形势要明显好于加工贸易。前8个月以美元计,一般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同比下降3.9%和5.4%,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同比下降14.9%和20.6%。当前,全球产业链受到地缘政治因素干扰,对中国加工贸易的影响更大,相比之下一般贸易发展更为稳健,有利于推动外贸规模的稳定和结构的优化。二是中国进出口的国别差异有所分化。中国与亚非拉地区的外贸增速较快。这一方面是“一带一路”倡议以及RCEP等区域合作推进的成果,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与美欧日韩的贸易摩擦影响仍在,前8个月,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出口分别同比下降17.8%、10.7%、8.9%和8.9%。三是外贸“新三样”产品竞争力优势凸显,但传统制造业和部分产业链重构压力增大。前8个月,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产品合计出口额为1013亿美元,同比增长35.7%,纺织、鞋靴、箱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较大。
刘丹阳:RCEP红利为中国外贸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中国五矿化工产品对RCEP其他成员国出口所占比重继续提高,中国五矿化工产品出口市场更趋多元化。数据显示,1-8月,中国五矿化工行业对RCEP其他成员国出口额为1598亿美元,占行业出口总额的34.9%,提高1.1个百分点。
今年前8个月,中国五矿化工产品中的钢材、成品油出口量实现同比增长。数据显示,1-8月,中国钢材出口量为5878万吨,同比增长28.4%,出口增量主要来自韩国、越南、阿联酋、土耳其、巴西、沙特阿拉伯;成品油出口量为4251万吨,同比增长42.6%,新加坡、菲律宾、孟加拉国、利比里亚成为成品油出口的主要市场。
高士旺:从出口市场分布来看,今年以来,中国机电产品对美国出口份额和绝对值呈现双降,对俄罗斯、印度、墨西哥、土耳其等市场出口实现增长,尤其是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出口保持稳健增长。
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今年前8个月,外贸“新三样”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与其相关的逆变器、充电桩、变压柜等产品的中长期国际市场需求较好。另外,在机电产品中,以机床机械为代表的资本品和各类中间品(锂电、汽车零部件、印刷电路板、电子零部件、机械零部件等)对墨西哥、越南、土耳其等国的出口在逐步增长。
从贸易方式来看,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业态出口增势明显。据海关公布的信息,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在“买全球、卖全球”方面的优势和潜力继续释放,进出口1.1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出口8210亿元,同比增长19.9%;进口2760亿元,增长5.7%,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有效助力中国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2 复杂的国际形势增加了中国外贸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您认为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风险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又当如何应对?
应习文:虽然当前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出现下降,但主因是全球经济放缓导致贸易收缩。不过由于全球贸易收缩程度更深,中国进出口占全球的比重保持稳定甚至有所提升。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占全球比重为14.2%,比去年同期升高了0.2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外贸存在一定韧性。从原因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近年来面对西方国家对中国产业链高压紧逼的态势,中国产业链“危机意识”不断增强,倒逼升级速度加快,在包括新能源产业链等在内的诸多领域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二是与韩国、越南等主要面向发达国家的出口情况相比,中国近年来为应对西方国家的需求收缩,通过RCEP、共建“一带一路”等措施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的成效显著。三是与韩国主要依赖电子和汽车产品、越南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等集中度较高的出口领域相比,中国出口产品覆盖范围广,既有上游的粮食、石化、稀土等产品,也有中游的装备制造全产业,还有下游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具备更强的抗风浪稳健性。
刘丹阳:在多重挑战与风险面前,行业商会要积极发挥作用,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为此积极作为,一是精心办好中国最高层次国际贸易盛会,服务全国外贸大局。作为广交会五矿化工馆组馆单位,五矿化工商会每年组织约7000家企业参展,不断深化与世界各国采购商的交流合作。二是组织“央企走进基地”产业对接会,帮助企业拓市场、拿订单。举办总裁峰会,以建筑国企与五金建材企业对接为主题,邀请重点建筑企业与中国五矿化工行业企业就供应采购对接、行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交流,为构建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助力。三是组织各类培训,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能力。五矿化工商会率专家组先后深入多个基地开展专题外贸培训,提升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能力。四是持续深耕可持续发展领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制定矿业、天然橡胶等多个领域社会责任标准,积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得到联合国、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的高度认可,打破了西方主导全球矿产领域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的局面。
高士旺:当前,中国外贸面临多重风险与挑战。首先,大国博弈下的世界经济发展逻辑发生深刻变化,经贸问题日趋政治化,导致存量博弈更趋激烈。其次,美国加息周期的溢出效应和冲击随时间推移越来越大,世界经济“硬着陆”风险升高。第三,全球债务负担高企,尤其是低收入国家债务面临挑战,具有脆弱性,汇率波动加剧、对外支付能力明显削弱。第四,多重因素共振致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进入调整期,逆全球化致“一体化”的世界经济版图和全球产业布局重构。第五,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导致大宗商品与农产品等市场动荡,低收入群体受损致社会不稳定,企业成本管控难度加大。
对机电外贸而言,受益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融入全球产业链和国际化分工,在产业规模、贸易额、供应链、企业竞争力、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逆全球化对整体外贸和相关企业都带来严峻挑战。为此,企业要适应形势的变化,以坚定的全球化合作对抗逆全球化风潮,在加强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深化国际合作、调整产业布局,在经营层面要注意防范汇率、原材料价格等波动带来的风险,通过使用金融避险工具,以风险中性原则稳健对冲相关风险。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内部合规管理与制度建设,防范合规风险。
3 即使面对欧美市场需求不振、单边主义加剧等不利因素,中国外贸仍展现较强韧性并持续迸发出令人欣喜的新动能。就如何进一步挖掘中国外贸的发展潜力,您有哪些建议?
应习文:中国外贸面临的诸多风险需要我们积极应对。一是全球经济面临进一步下行风险,导致中国外需持续不振。全球经济发展放缓,欧美在中期恐维持较高利率水平,以收缩需求抵御通胀,预计2023年全球贸易将同比出现收缩,2024年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中国贸易占全球比重保持高位,外需收缩对外贸的压力仍将持续存在。对此,一方面需要在宏观政策上保持扩内需的力度,以对冲外需下降带来的就业和收入压力;另一方面,需要继续加大力度稳外贸,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深化外贸创新发展。
二是美欧等国家推动制造业回流,构筑贸易和科技壁垒,影响中国产业链升级发展。受此影响,今年以来中国集成电路、消费电子等相关行业进出口受到了较大冲击。为此,中国必须在基础科学和高科技领域的“卡脖子”关键环节持续努力耕耘才能打破围堵。
三是金融市场波动风险。当前,全球部分国家货币政策已开始转向,美欧仍保持高利率水平,日本则面临货币政策调整预期,全球汇率、利率、商品等市场不确定性强,一些国家出现货币贬值与资本流出,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显著增加。外贸企业面临的国别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汇率风险管控难度增加。对此,企业应本着风险中性原则,合理利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规避。
石先进:为应对全球经济衰退风险,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继续挖掘潜力优势稳住出口。推动国内外供需对接、贸易促进,强化新能源、锂电池、光伏等新商品领域的全球竞争力。针对RCEP政策和措施,加大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政策讲解和措施对接力度。简化贸易手续、降低贸易壁垒,提升贸易便利程度,扩大出口。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符合性,加强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合规力度,提升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拓展出口渠道,降低贸易成本,扩大出口规模。二是扩大高质量产品进口,降低企业成本。加大对先进技术和高端装备、高质量消费品、能源和战略资源产品的进口力度。降低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降低进口成本。推动单一窗口改革,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简化进口产品注册和审批流程,简化跨境电商进口流程,扩大跨境电商试点范围,提升进口电商便利性和效率。三是提升内需能力,强化国内需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推动薪酬制度改革,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税负,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税收减免和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
为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脱钩断链”风险,中国企业首先应强化多元化市场组合,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特别是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贸易关系,积极开拓东南亚、非洲和拉美等市场,通过共建基础设施、推进产能合作等方式,增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产业粘性。同时,加强与发达经济体贸易合作,并强化在第三市场与欧美企业的经贸合作。举办贸易展览、商务洽谈、经贸合作论坛等活动,降低企业参展成本。优化贸易环境,简化贸易程序,降低贸易壁垒,提供便利化措施。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拓展贸易伙伴,提供更多选择,增强便利性。同时,对标欧盟建立中国版碳边境调节机制(C·CBAM),丰富应对贸易保护的回击工具。
为应对外贸产业“两头挤压”风险,我们应在客观认识全球产业转移经济规律的同时,主动增强与产业转移目的地的产业粘性和融入度。针对产业向外转移的重点地区和国家,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促进双边和区域间的贸易自由化。加强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扩大双方贸易规模。设立合作机构或平台,促进中国企业与当地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开展产业对接、技术转移、人才培训等活动。鼓励中国企业在当地设立生产基地或合资企业,与当地企业合作生产,共同参与当地产业链。
与此同时,继续优化营商环境,从提供相对宽松自由的科研环境,加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投入,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和标准制定,拓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原则;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机制,加强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管理,保护科技创新成果和利益等方面,为承接国内梯度产业转移创造良好条件。
刘丹阳:从市场布局看,在稳定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巩固和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市场中的份额与影响力。注重统筹协调,将外贸市场的国际调整与国内区域布局优化及产业结构升级结合起来,充分挖掘中西部地区的外贸潜力,不断提高“一带一路”共建新兴市场的外贸比重。
从外贸结构看,继续保持货物贸易在外贸领域的优势和主导地位,进一步提升货物贸易的出口能力,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不可替代性与附加值,扩大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重视发展服务贸易,深挖旅游和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的增长潜力,适应“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趋势,积极发展现代服务贸易,努力提升服务贸易的层次和水平。
从竞争优势看,需尽快实现从价格优势为主向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的转变,探索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特点来培育外贸竞争优势。加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提升外贸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与跨国公司。提升与外贸有关的国际标准制定能力,把握新产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国际标准制定机遇,抢占外贸发展和全球产业链的制高点。
从营商环境看,积极打造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贸易发展环境,完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塑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高质量的贸易金融服务,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建立高效便捷的通关制度,降低进出口各环节合规成本,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高士旺:要以坚定的自主创新和深度的国际合作化解外部风险。政策层面,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力吸引外商投资,扩大国际合作,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进自贸试验区与自由贸易区的协调对接;扩大覆盖面,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在稳外贸促增长中的作用。
产业层面,建立针对重点市场的“一国一策”,加强政企沟通;通过展览、对接、考察等方式,搭建国内企业与国外客户的交流促进平台;支持企业的参展、考察、宣传等市场拓展活动,降低商务出行成本;针对重点行业,建立相关主管部门、主营企业、行业组织构成的机制化工作组,预警、防范和应对国际风险。
企业层面,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加强技术研发投入、深化国际合作;充分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趋势,利用跨境电商、保税仓等新业态拓展市场;稳住发达市场,拓展RCEP、“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国家的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