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 网上培训 >> 正文
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要注意哪些问题?         ★★★
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要注意哪些问题?
作者:杨超    文章来源:FT中文网    点击数:736    更新时间:2020/10/14

虽然中企在东南亚的投资目前总体顺利,但海外投资不同于国内投资,深入了解所在国国情民意仍是很重要的。

文丨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杨超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已蔚为风潮。东南亚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等因素已成为中企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投资东南亚的中企主要有基建类、普通商品类、资源加工类以及移动互联网企业,等等。东南亚正日渐成为新兴消费市场,中国消费品企业也积极参与了东南亚各国的市场竞争。例如,中国的汽车企业已经大举进军东南亚,跟原先占据统治地位的日系汽车一争高下。虽然日系汽车在当地市场深耕多年,已经在当地人心目中留下了优良的品牌形象。但中国汽车也仍有机会,例如一些中国汽车企业针对所在国消费者需求,推出改良定制款的汽车,就很受当地消费者的欢迎。不正面迎战,而是另辟蹊径,这也算是一种营销手法上的创新。

白色家电在东南亚仍有很大增长潜力,国内白电龙头企业有望在这里找到新的增长点。2017年前8个月中国大白电“一带一路”区域前十出口国家就有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的白电销售额也较大。随着经济转型和中产阶级的成长,缅甸和柬埔寨在未来也将有较大的市场增长潜力。中国在白色家电产品方面发展得很成熟,已基本取代了日韩企业在该行业的主导地位。2011年,日本三洋将其在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四国的白电业务转让给海尔。美的集团在收购日本东芝白电业务之后也加强了其在东南亚的市场地位。格力和TCL等企业也在东南亚国家设有工厂。

目前东南亚电商领域有“LST”(Lazada、Shopee和Tokopedia),出行领域则有Grab和Go-Jek,移动支付、网络直播、手机游戏等领域也方兴未艾。在这些领域里,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大都有参与投资。

虽然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目前总体顺利,但海外投资不同于国内投资,深入了解投资所在国的国情民意仍是很重要的。所谓入乡问俗,入乡随俗,中企投资东南亚首先要关注所在国法律法规对于外国投资有哪些限制性措施。例如有些国家规定在某些类型企业中外资控股的比例,有些国家则对外国人购置房产设有限制条件。由于美国挑起与中国的竞争,中国国企尤其是大型国企为主导或参与的基建项目或资源开发项目很容易成为美国或所在国政客攻击的“靶子”,这需要中企更谨慎地应对并做好公关工作。

其次要关注所在国的劳工法规。中企如果不慎触犯当地劳动法,将会给企业带来被动。事实上,很多中企的“本地化”工作都做得不错。这些企业通过与当地雇员以及当地政府进行深度利益捆绑,与当地关联企业作好利益分享,切实地创建了“利益共同体”。例如在菲律宾媒体攻击中国某企业只雇佣中国工人时,菲律宾公造部官员出示了在册工人名单,名单明确显示出菲律宾工人在该企业中占了大多数。通过以事实说话的方式,当事中企顺利地化解了此次“公关危机”。

再次是要关注所在国宗教以及文化传统。东南亚很多国家都有宗教信仰,比如缅甸和泰国主要信仰佛教;菲律宾主要信奉天主教,等等。除了主流宗教,每个国家在不同地区也还有不少小众的信仰教派和禁忌,这些都是中企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要注意的。

除了上面所说的几点之外,中企还要顾及和及时回应当地民众的一些诉求,比如某些投资项目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中企要考虑如何把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以及如何向当地民众做好解释工作。中企不能把国内思维简单地套用到外国投资中,不能简单地认为一旦投资就一劳永逸。企业必须要有自己法律顾问,还要有一些“本地通”的咨询顾问,才能把企业的海外投资风险降到最低。在遇到问题时,企业如果选择一味回避,往往更容易遭到进一步攻击。企业应该主动面对问题,积极沟通,才能化解隔阂。

此外,平时要多关心当地民众福利,适当参与慈善事业活动,树立良好形象和口碑,在企业遇到外部困难时才能得到更多朋友的帮助。只要能为所在国带来就业机会和税收,并做好公关工作,中企一定会得到所在国政府的欢迎。

中企在东南亚不但要跟世界各国企业竞争,不少情况下还要跟本国企业竞争。市场竞争是合理的,但仍要避免恶性竞争,以至于过分压低行业利润,使得以后的经营难以为继。所在国的中资商会应起到居间协调的作用,而具有威望的商会领导人应在此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海外投资带来企业对融资以及汇兑的需求。中国的银行如能与所在国银行合作,在金融方面给予中国企业更多便利,相信能更好更快地壮大中国企业的实力,使“一带一路”合作向纵深发展。

各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中国文化传统注重内敛,不喜欢抛头露面,信奉“闷声发大财”的观念,在不同的文化国度里未必能为他人理解。文化交流互鉴是大趋势。要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就要把如何合作共赢的理念更好地表达出来,还要学会以符合当地人民文化习惯的方式表达,这将有助于合作理念更好的传播。中企通过努力,必将能与各国人民融洽相处,成为民心相通的民间使者。

作者是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中国新冠疫情冬季局部反弹:
如何规避美国金融制裁风险?
刻不容缓!中国企业能否突出
“欧洲版新丝绸之路”来啦!
2020年9月中国企业“一带一路
针对外国补贴,欧盟再出新规
TikTok拿到“免死金牌”!中
《外国公司问责法》:中国企
英国脱欧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及
中国企业赴德并购的反垄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