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 政策与观点 >> 正文
人工智能领域立法探索开启新篇章         ★★★
人工智能领域立法探索开启新篇章
作者:白舒婕    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点击数:161    更新时间:2022/10/20

    作为全国人工智能领域首部省级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101日正式开始施行。《条例》积极回应了科技研发、产业发展、社会应用等诸多瓶颈难点,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不同主体的良性互动营造了包容土壤。

 

    《条例》的出台对上海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具有标志性意义,既为上海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也为我国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上海方案’‘上海智慧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英评价道。

为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上海方案

 

    迈入人工智能+”时代,立法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和现实,目前国际上暂没有针对人工智能的综合性单独的立法。

 

    以往对什么是人工智能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些概念偏泛化。此《条例》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定义、技术分支、涉及的生产要素和产业,以及一些重点应用方向,还有可能面临的风险,是较为全面和客观的。由此,无论是对大众还是行业从业者来说,都能更加清晰地明确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政策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人工智能行业数据科学家、国际注册工程师(CEng)王元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

 

    《条例》明确,人工智能是指利用计算机或者计算机控制的机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感知环境、获取知识并使用知识获得最佳结果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人工智能产业则是指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所涉及的软硬件产品开发和生产、系统应用、集成服务等,包括关键基础元器件产业、智能软件产业、智能终端产业,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经济、生活、城市治理等领域融合应用带动的相关行业。

 

    近年来,上海通过制度供给引领创新发展,发布人工智能五年规划、算法行动计划、标准体系等政策举措,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开创了国内多个第一2021年,上海人工智能规上产值3056.8亿元,同比增长17.2%,是2018年的2.28倍;产业人才也从2018年的10万人提升到23万人。

 

    在王元看来,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很大优势,主要体现在人才和应用场景方面。上海拥有很多芯片类人才和企业,既有微软、英伟达、AMDIntelPayPal等跨国企业的研发中心,也有百度、华为、商汤、燧原科技、壁韧科技等国内科技企业研发中心,人才覆盖了芯片,算法平台和框架、算法模型等AI产业链多个环节。同时,上海在金融、医疗、城市建设、生活服务等有着广泛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行业发展方面位于全国前列。

 

    从《条例》具体内容来看,上海方案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有着清晰的路径谋划和支持举措。在《产业发展》一章,除一般性规定外,专设了《重点促进》一节,针对芯片、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无人船等领域设计了一系列促进措施,包括支持相关主体开展基于先进架构的高效能智能芯片设计创新、研制云端芯片和云端智能服务器等。

 

 

    兼顾促进创新与风险防范

 

 

    当前,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已日益成为推动生产力跃升的驱动力量,但该领域存在的技术瓶颈与伦理考验仍不可小觑。对此,《条例》针对兼顾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安全可控,在条款中明确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相关行为底线,以保障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安全发展。

 

    王元认为,促进创新和风险防范要根据应用场景进行科学的细颗粒度的区分。对于直接面向业务、解释性需求较强的应用,比如金融风控,风险防范可能比创新更重要,在算法选型时,需要使用更加直观、更白盒的算法。而对于面向效率性的应用,比如文档自动化、聊天机器人等应用场景,创新可以适当靠前一些。因为这些应用,目前的技术还做不到完全自动化,需要人工客服加入进行审核,且此类应用对技术效果的评价也相对直观。

 

    此外,王元表示,公共数据集市的建立会对风险防范有促进作用,同时配套一些基准测试标准,这将缓解算法偏见的问题,有效控制其带来的风险。

 

    《条例》明确,上海要加强算力基础设施规划,推进公共算力资源平台建设;推动算法模型交易流通,加强对算法模型的保护;突出人工智能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张英也表示,围绕《条例》提出的以人为本、科技向善发展原则,上海将进一步注重促进创新与防范风险相统一,探索分级治理和沙盒监管,针对技术创新探索柔性监管制度,研究出台高风险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清单等。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