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 研究成果 >> 正文
探索更优分配路径         ★★★
探索更优分配路径
作者:桂 涛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点击数:326    更新时间:2021/10/12

“福利国家”的提出是西方对更优分配的一次探索。二战后,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率先提出的福利国家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大批出现。但20世纪80年代以后,福利政策不断减少,各国政府在再分配上做得不多,西方国家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随着过去几十年资本全球化、科技进步以及政府公共政策的巨大变革,发达国家财富分配日益两极化,收入鸿沟、数字鸿沟不断扩大。因此,西方国家试图通过依法强化反垄断、取缔非法收入、鼓励慈善公益等手段对分配进行调节。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认为,分配和生产(或者说共享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始终是经济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难题,不同国家都在试图找到一种平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分配决定于生产,又反作用于生产。恩格斯指出,最能促进生产的是“能使一切社会成员尽可能全面地发展、保持和施展自己能力的那种分配方式”。

 

在中国,通过消除绝对贫困、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式对资源进行调配使用,探索了“最能确保做大蛋糕的那种分蛋糕的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跳出了“是将钱用在最能带来增长的领域,还是去帮扶最需要帮扶的人群”这样的二元选择困境。中国让贫困者不仅成为分配的受益者,更通过分配激活了贫困者的内生动力、帮助他们参与市场竞争,最终也成为增长的贡献者。

 

    这背后体现出对恩格斯所说的“那种分配方式”的追求:通过分好蛋糕,更有效地做大蛋糕;大家一起做大蛋糕,每个人才能分得更大的一块。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