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 热点关注 >> 正文
2021年全球经济进入弱复苏         ★★★
2021年全球经济进入弱复苏
作者:中国银行研究…    文章来源:清华金融评论    点击数:401    更新时间:2020/12/28

2020年全球经济大起大落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对各经济体的生产制造、消费投资、社会治理、民众信心等造成全方位冲击,全球经济陷入“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衰退。

上半年,疫情相继在东亚、欧美、拉美、非洲等地区蔓延,各经济体采取的防控措施阻断了人员、资本、货物、技术、服务等自由流动,社会恐慌情绪严重,经济运行面临供需萎缩与金融动荡的双重冲击。其中,二季度国际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分别下降21%和30%,上半年全球跨境直接投资(FDI)同比下降49%。受此影响,全球经济大幅下行,一、二季度GDP增速(环比折年率,下同)分别为-10.9%、-18.9%。

下半年,伴随着部分经济体疫情形势好转、推动复工复产,加上史无前例的纾困政策发挥作用,全球经济开始触底回升。供给方面,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指数自7月以来已连续四个月位于荣枯线上方,制造业、服务业景气度均有所改善,其中,制造业新订单指数10月已回升至55。需求方面,OECD消费者信心指数反弹,主要国家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速上升;部分国家国内商旅等出行需求增加,10月亚洲、北美航班恢复率分别回升至60%和40%以上,中国航班恢复率达到96%;制造业出口订单开始增加,世界贸易量连续四个月环比上升,全球贸易同比萎缩程度大幅收窄。然而,随着四季度疫情反弹,近期部分经济体消费、出口已显示出放缓迹象。我们预计,三、四季度全球GDP增速将分别为29.5%和-5.3%。整体来看,全球经济在2020年经历了大起大落,全年GDP增速为-4.9%,同比下降7.4个百分点。

2021年全球经济进入弱复苏

尽管当前全球经济部分领域呈现改善迹象,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还在持续,短期回暖并不代表实质性复苏。展望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将面临三大制约。

一是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疫情对就业的影响是广泛且持久的。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统计,2020年三季度,全球工作时间下降程度虽有所收窄,但仍高达12.1%(相当于损失3.45亿个全职岗位),预计四季度降幅为8.6%(相当于损失2.45亿个全职岗位)。从主要经济体来看,10月美国失业率降至6.9%,但仍远高于疫情前的水平;欧元区和日本就业形势不仅未改善,反呈恶化态势,9月欧元区和日本失业率分别上升至8.3%和3.0%。

二是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一方面,由于疫情导致的工作时间减少、失业增加,居民收入急剧下降,全球贫困状况恶化。ILO报告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球劳动力收入同比下降10.7%(相当于全球GDP的5.5%),约7000万到1亿人口可能陷入极度贫困,其中南亚和南部非洲所受冲击尤其严重。另一方面,即使经济已经重启,出于对未来下行风险的担忧,居民也会倾向于增加储蓄,企业不愿意扩大生产,导致内需回升乏力。

三是新一轮疫情带来冲击。近期,美国新增病例再创新高,几个欧洲国家重新实施封锁政策,拉美疫情仍在蔓延,亚洲部分国家出现反弹。二次疫情将延缓经济复苏步伐,使得全球经济在2020年四季度和2021年一季度再度放缓。虽然目前部分疫苗研发团队宣布已取得积极进展,但其效果尚待进一步验证,且由于疫苗在储存、推广等方面存在技术难度,恐难在短期内得到大范围普及。

因此,预计疫情的影响至少在2021年上半年仍将延续,主要经济体将维持目前的宽松财政和货币政策。如果疫苗在2021年二季度或三季度得到推广,全球经济有望在2021年下半年真正走向复苏,全年GDP增速预计达到4.5%。

全球经济秩序将展现出新图景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未来几年,全球经济预计将呈现“三低、三新”的特征。

三低:一是低增长,受前述制约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强,即使疫情结束,可能仍会延续低增长态势。二是低利率,为了推动经济复苏、缓解债务负担,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不能过早退出,仍需保持相对较低的政策利率水平。三是低投资,在实体经济复苏乏力、资金回报率降低、全球产业链重塑的背景下,跨境直接投资(FDI)恐继续低迷,短期内很难回到过去的峰值。

三新:一是新力量。在全球经济整体低增长的格局下,区域表现将有所分化,发达经济体增速下降,中国和东盟将率先复苏、保持较高增长,拉美和非洲经济将在高波动中低速发展。全球经济和贸易重心将加速向亚太转移,以RCEP为代表的区域经济集团将崛起,成为引领世界经济的新兴力量。二是新趋势。一方面,疫情后各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绿色复苏成为共识,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全球化的表现形式也将出现转变,数字化、信息化、服务化成为趋势。疫情后,传统的以商品贸易自由化推动的全球化正在遭遇挑战。各国对关键产业、关键技术的控制增强,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非经济因素对国际产业分工的影响加大,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可能从暂时、局部的调整演变为长期、全面的重塑。在此过程中,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经济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高端制造业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新技术的应用也将催生新的服务业态,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可能推动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双轮驱动”的全球化新格局。三是新秩序。近几年来,全球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国际多边经贸体系遭到极大破坏。拜登上台后,美国有望重返多边主义,并着力重塑国际经贸秩序。然而世界已经改变,发达盟友的合作基础已经动摇,区域集团正在兴起,发展中经济体要求更多话语权,国际经贸规则需要不断更新,国际间政策博弈将更加激烈。国际经贸秩序恐难简单地回到过去,将面临修复与调整。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全球经济复苏,还要看疫情“
2021年全球经济:疫情后的修
RCEP是重振全球经济和反对保
美国经济正陷入赤字“死循环
全球经济将呈现V型复苏,三大
《全球经济展望》 | 世界银行
新冠疫情的全球经济“冲击波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及
疫情影响下的全球经济如何评
全球经济“疫”变与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