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 国际市场 >> 正文
中国在西巴尔干地区日益面临的五大挑战         ★★★
中国在西巴尔干地区日益面临的五大挑战
作者:走出去服务港    文章来源:走出去服务港    点击数:591    更新时间:2020/9/15

近年来,中国与西巴尔干半岛(Western Balkans)地区各国(塞尔维亚、黑山、阿尔巴尼亚、波黑、北马其顿)的双边互动一直在加强,并从此前公认的较低起点出发,逐渐从基础设施、能源等领域,扩展到了学术界、文化、民间团体甚至政治领域。然而,在美欧与中国关系的更大背景下发生的一系列转变、新冠病毒大流行带来的后果和影响,以及西方与非西方势力在该地区重新展开的地缘政治竞争,都开始对中国此前的计划、实现手法和成功几率产生了直接影响。目前,中国在西巴尔干地区的发展计划正面临着至少五个日益严峻的挑战。

吸引力不等于影响力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的约10年时间里,中国作为西巴尔干地区国家潜在合作伙伴的吸引力,主要来源于外界关于中国的叙述和预测,而非中国在该地区的实际“足迹”。对于该地区的各界精英而言,新的地缘政治角色(亚洲国家或中国)的加入似乎是一个契机,不仅体现了西巴尔干国家的区域重要性,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平衡”各种国际性势力,以获得各种政治和经济利益的机会。

虽然这种南斯拉夫时期遗留的“平衡”概念,仅在这一地区国家中的塞尔维亚根深蒂固;但毫无疑问的是,尽管西巴尔干各国真诚地专注于加入欧盟和北约,他们仍然对域外大国(比如中国)势力参与地区活动表示欢迎。诚然如此,中国对西巴尔干地区的各种潜在吸引力仍未转化为实际的影响力。

区域投资均衡性挑战

除了在塞尔维亚享有的较大影响力之外,中国在西巴尔干地区其他国家的经济活动参与度非常不均衡:只关注少数行业领域,而对更广泛“零起点”类型的、长期性的、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投资项目不感兴趣。这些国家的精英和公众也都越来越多地注意到中国的投资模式缺乏经济上的广度,并且已经发出了一些抱怨。

目前,中国所承诺的增强西巴尔干地区国家经济实力尚未实现,但却已似乎获得了“放贷大国”的名声,并被批评在整体的经济意图上不确定或存在疑问。如果这种情形继续持续下去,中国作为主要合作伙伴所参与的更广泛的发展议程,或将变得愈加难以推进。

商业合同被刻意曲解

对于中国与西巴尔干地区各国的合作,大多数西方分析人士关注的是中国提出的政治层面的制约条件(主要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因此,他们认为西巴尔干地区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深化,将带来潜在的政治代价。但除此之外,西方研究机构也开始质疑中国为扩大其影响力而采取的另两种所谓“非政治”途径。

一种途径是通过对所在国关键基础设施(道路和港口)的定位和项目投资,以确保中国能够影响项目所在国的长期发展进程,并始终坚持要求基建项目的原材料从中国采购进口。另一种途径,据西方研究机构宣称,则是借助于项目合同中包含的许多隐藏关联条款、过度补偿机制或所谓的司法陷阱。

政商关系应更接地气

毫无疑问,在过去10年里,西欧国家在西巴尔干地区的空缺给中国的进入创造了足够的空间。而这一地区各国采取的新型战略性延伸计划和宽松的地缘政治环境,均为中国提供了机会;持续存在的区域性发展差异、政府治理不善和腐败则进一步促进了这一点。然而,这种“有利”环境正在发生改变。与此同时,中国在过去10年里,一直倾向于与各国的关键机构人物进行个人层面的“接触”,使得其无法在各国的普通民众中产生“利益共鸣”,而后者从长远上来讲更加至关重要。

欧盟仍图地区主导权

最近,西巴尔干地区各国加入北约和欧盟的谈判略有增加,推进了所谓“西方一体化”的整体进程。尽管在总体上,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依然挥之不去,但上述谈判进展对中国的影响已开始显现。这就包括近期,中国在亚得里亚海(Adriatic Sea)沿岸国家阿尔巴尼亚、黑山的活动受挫,在波黑、阿尔巴尼亚的5G网络建设谈判也未能取得进展。

此外,“西方一体化”战略也一直在演变,并在缓慢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环境,而这将缩小中国的参与空间和模式。西巴尔干地区各国在加入欧盟的过程中,环境和采购标准、经济治理、债务可持续性等相关政策和问题,都将被更加结构化并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未来几年里,这一发展趋势只会进一步加强。

【资料来源】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海外安保信息技术(北京安库)经贸摩擦预警中心、中国国际商会ICC-iCover全球安全研究信息数据库、安库风险信息公司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中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
拜登时代的中国与美国:趋势
中国加速构建全球最大经济湾
中国推进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
积极应对全球价值链数字化转
中国能否以加入CPTPP为契机实
中国如何跨越全球价值链的“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分项报告
保护知识产权,中国从来都是
超越历史框架,展望未来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