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 网上培训 >> 正文
新冠疫情对中国外商投资的影响         ★★★
新冠疫情对中国外商投资的影响
作者:毕马威中国    文章来源:走出去智库CGGT    点击数:2554    更新时间:2020/6/9
    日前,毕马威中国发布《2020年二季度中国经济观察报告》指出,随着疫情在中国逐渐得到控制,复工复产不断推进,进入二季度后中国经济出现明显改善,近期高频数据也显示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回暖。

    该报告专题研究了新冠疫情对中国外商投资的影响,认为跨境投资虽然会受到疫情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但更加关注投资目的地的市场环境和长期发展前景。随着中国不断推进的改革开放,有效投资需求将持续释放,外商直接投资在中长期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中国依然是外商重要的投资目的地。

    今刊发毕马威报告关于外商投资分析的内容,供关注外商投资的读者参考。

要 点

    1、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韧性、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和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以及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和优质的要素资源,仍然对外资具有多重吸引力

    2、从政府治理方面来看,当前在对抗自然灾害和瘟疫时,中国强大的资源调动能力、各级政府高度的执行力,以及社会各界的信任和配合,能够较快、有效的控制灾难的蔓延。

    3、重塑高度分工的全球产业链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的复杂过程,不会因为一些政府的“搬家补贴”而改变企业的长期战略决策。靠近产品市场、降低生产成本、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才是企业投资决定的根本考虑因素。

    4、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消费群体,而近年来我国也高度重视发展国内消费市场。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为57.8%。消费的平稳增长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为保持经济的基本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5、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具有更低成本优势的地区流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正 文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对世界经济形成重大冲击,对外商直接投资(FDI)也将产生显著影响

    新冠疫情对全球FDI造成冲击

    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流量自2016年开始已经连续4年下降。但即便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国外商投资依然保持了稳定增长。据联合国贸发会(UNCTAD)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FDI为13,940亿美元,相比2018年继续下降1.3%;同期中国FDI为1400亿美元,同比增长0.7%,占全球FDI的份额进一步上升至10%。

    但是新冠疫情全球的迅速蔓延,使全球的经济发展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对外商直接投资(FDI)也造成冲击。

    联合国贸发会最新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新冠疫情爆发将使2020-2021年间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出现大幅下降,降幅可达30%-40%。同时,全球5000大跨国公司在直接投资中占据重要地位,对FDI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受疫情影响,从2月1日以来,这些公司中有将近80%的公司下调了盈利预期,平均下调幅度达到了30%。随着疫情的发展,这一下调趋势可能仍将继续。

    从地区来看,由于疫情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蔓延,发达经济体跨国公司的收益下调高达35%,高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20%的下调幅度。其中,中国跨国公司的收益下调为21%,在亚洲各主要发展中经济体中下调幅度相对较小。从产业层面看,能源行业受打击最严重,收益预期下降208%,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叠加近期原油价格的大跌。其次为航空业、汽车制造业和餐饮旅游业,分别下降116%、47%和41%。

    此外,受疫情影响严重的美国、法国、德国、英国、荷兰等国家都是中国重要的外商投资来源国,疫情的快速蔓延使这些国家的企业营收受到冲击,利润预期下降,企业选择减少资本支出并推迟新投资,进而导致这些国家对华直接投资造成了不利影响。

    今年1-3月中国外商直接投资2161.9亿元,同比下降10.8%,但是3月出现企稳迹象。3月中国FDI为817.8亿元,同比下降14.1%,降幅较2月收窄11.5个百分点。1-2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影响,叠加春节假期因素,人流物流不畅,企业大面积停工停产,导致投资活动受限,投资者观望情绪加重,是中国实际使用外商投资金额的增速由升转降的主要原因。进入3月,疫情在中国以外加速传播,但在中国逐渐得到控制,每日新增病例数大幅降低,复工复产也在有序推进,因此3月份中国FDI增速虽然仍为负,但降幅收窄。

    一些针对外商的调查也显示近期外商对中国投资的情绪较2月份疫情高峰时有所恢复。例如,根据中国美国商会(AmCham China)分别在2、3月份的调查结果显示,保持原来在华投资计划的企业占比由2月的23%上升至3月的40%;计划减少在华投资力度的企业占比下降了2个百分点,而计划增加在华投资力度的企业占比增加了3个百分点。

    中国对外商投资依然具有很大吸引力

    新冠疫情在海外的快速扩散,虽然使中国受到全球投资大环境下滑的影响,但目前中国的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在全球率先开始复工复产的进程。更重要的是,跨境投资虽然会受到疫情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但其更加关注投资目的地的市场环境和长期发展前景。我们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韧性、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和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以及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和优质的要素资源,仍然对外资具有多重吸引力。中国依然是外商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1、中国宏观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韧性

    尽管2019年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总体稳健。2019年中国GDP规模超14万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二,实际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亦保持较高水平,同时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尽管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笼罩全球,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显示,2020年在世界经济增速下滑至-3%,全球超过170个经济体人均收入将出现萎缩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仍将维持正增长,而2021年的预测增速则高达9.2%,经济基本面依然强劲。

    另外,我国当前的宏观政策空间较大。为应对全球疫情、石油价格扰动和金融市场流动性短缺的多重冲击,美联储在疫情爆发后通过两次大幅降息,迅速将政策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0%—0.25%,而我国货币政策则继续保持相对稳健。当前,中美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利差已扩大至200个基点(2%),达到近年新高,更高的回报也加大了中国对外资流入的吸引力。

    同时,中国在财政政策上也有较大的空间。相较其他主要经济体,我国国民储蓄率水平较高,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则相对较低,在遇到危机时,政府能够利用充分的财政空间,以及丰富的货币政策工具,来抵抗外部冲击。

    此外,我国外汇储备水平世界第一,经常账户也在大部分时间保持顺差,亦能够有效应对资本流动的冲击,保持汇率的稳定。总体来说,我国宏观经济中长期的向好趋势,以及充足的危机应对政策空间,可以增强我国吸引外资的能力。

    2、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和扩大的对外开放将加大对外资的吸引

    近年来我国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也将提升对外资的吸引力。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表示,过去两年间中国在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我国当前营商环境指数位列全球第31位,较上一年提升15位。

    从政府治理方面来看,当前在对抗自然灾害和瘟疫时,中国强大的资源调动能力、各级政府高度的执行力,以及社会各界的信任和配合,能够较快、有效的控制灾难的蔓延。配戴口罩、封城、社区管理等联防联控机制;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枢纽全面检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迅速建成;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从全国驰援湖北,这一系列的措施大大提高了疫情防控的效率,进而帮助我国较快的控制住疫情的蔓延,为复工复产、逐渐恢复经济正常运行打下了基础。

    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得到有效控制后,政府高度重视稳外资、稳外贸,提出了多项政策优先支持外资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华南美国商会3月的报告指出,在399家受访会员企业中,超过93%认为中国政府机构可为企业提供有效帮助。我们认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是市场主体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保障,此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国防控疫情取得的成就世界有目共睹,也将增强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

    此外,我国外商投资环境正在进一步向法制化发展,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今年是我国《外商投资法》实施的第一年,其要求在企业支持政策、政府采购、标准制定和行政审批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我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长度也已由2015年的93条缩减至2019年的40条,今年4月7日的国常会上也明确表示要继续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范围。

    3、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和优质的要素资源也是外商投资的重要考量

    面对疫情的冲击,一些国家政府提出鼓励将制造业回流,甚至考虑对企业的搬家费用进行补贴和支持,以避免过度依赖海外。但是我们认为,重塑高度分工的全球产业链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的复杂过程,不会因为一些政府的“搬家补贴”而改变企业的长期战略决策。靠近产品市场、降低生产成本、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才是企业投资决定的根本考虑因素。

    首先,我国的工业体系完整,产业链基础深厚。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达到4万亿美元,占全球总体的28%。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将近美国、日本、德国三个国家的总和。相对完整的工业链条能够保证企业从研发设计、生产到销售上下游整体流程更加便利、高效。例如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的工业生产高地,集群优势明显。就汽车产业链而言,上海的创新研发水平较高,周边的苏浙皖劳动力密集,且智能制造能力强,中国很多汽车零部件公司均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围绕汽车的全产业链非常完备。这也吸引了诸多跨国车企在该地区布局、投资、建厂。

    其次,成熟的基础设施、强大的运输配套能力是企业投资选址的基础考量因素,也是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铁路运力不足、电力供应紧缺等问题会制约大部分工业产业的发展。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中“电力可得性”这一分项指标上,我国排名全球前列。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也已居世界首位,能够较好的帮助企业实现物理联通,货物实现远距离销售。

    同时,我国拥有大量的高技术劳动力供给,在2009年至2018年的过去的10年中,中国培养了6500万以上的大学毕业生,500万的研究生,其中从事科研的人员数量大幅上升,中国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占全球的比重从2008年的3.7%提升到2018年的21%。高素质、高技能、高创造力的劳动力供给将有助于先进制造业、现代化服务业等高新产业链条的长期发展,提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综上所述,相较于其他新兴经济体,高效的产业比较优势使我国在吸引外资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随着我国不断推进的改革开放,有效投资需求将持续释放,外商直接投资在中长期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我国外商投资的未来发展趋势

    我们认为,未来外商投资在中国有四个主要发展方向。

    1、在中国,为中国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消费群体,而近年来我国也高度重视发展国内消费市场。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为57.8%。消费的平稳增长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为保持经济的基本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户籍、土地制度改革,政府将通过发展新基建和数字经济,进一步推动城市群聚集效应,释放我国下沉消费市场潜力。而稳步扩容的中等收入群体,也将通过消费结构的升级带来更多新的需求。广阔的市场腹地和众多的消费者群体,将使跨国投资向“在中国,为中国”方向发展。

    例如,2019年11月底,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化学公司投资100亿美元,在广东湛江建设的新型一体化生产基地正式启动。巴斯夫公司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化学品市场,约占40%的市场份额,在全球化学品生产的增长中发挥主导作用。广东拥有的大量人口,以及相关行业重要客户均布局于此则是其选择广东的重要原因。该项目也是巴斯夫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将建设从基础化学品到消费品的上下游生产装置,形成整合的产业链,为中国消费品、交通等增长型行业提供支持。

    与之类似的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据EV volumes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20万辆,较去年增长3%,占比已达全球销售总量的52.8%。

    电动汽车行业巨头特斯拉决定在中国建立其第一个海外工厂,一方面是看中了中国完善的工业体系和高效的制造能力,但更重要的也是因为中国巨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我们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为中国”的投资模式,与中国市场共同发展。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吸引更多高技术投资

    为给外商在华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中国国内也大大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包括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反不当竞争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等20余部法律法规,其他如合同法、公司法、广告法、对外贸易法、反垄断法等等法律法规也与知识产权保护密切相关。

    此外,我国还与有关国家签订了双边或多边的有关知识产权问题的协议、备忘录等法律文件。例如,去年底签订的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美双方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几个方面达成共识,包括商业秘密保护、与药品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专利有效期延长、地理标志、打击电子商务平台上存在的盗版和假冒、打击盗版和假冒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打击商标恶意注册,以及加强知识产权司法执行和程序等。

    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利于保护创新,有利于国外知识产权更多地进入中国。2019年5月,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2019 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受访的585家在华欧盟企业约六成认为中国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力度明显加大,研发环境的吸引力与日剧增。

    中国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将吸引更多外资规模投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虽然中国整体使用外资较去年同期下降10.8%,但是中国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5.5%,占服务业比重达29.9%,其中,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同比分别增长28.5%、62.4%和95%。

    3、绿色产业潜力巨大

    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这种以牺牲环境换来的高速发展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持续的。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结构的不断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心。早在2016年国家就发布了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9月,习近平主席又亲自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环保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增长趋势,但是环保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2012年以来呈逐年下降趋势,2017年比重降至1.16%。2018年环保政策密集出台,节约环保力度进一步加大,环保占GDP的比重回升到了1.48%。根据发达国家经验,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在1%-1.5%时,才可能遏制环境污染的恶化趋势,比重升至2%-3%时,才有可能改善环境质量。由此可见,中国的环保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根据《中国环保产业分析报告(2019)》预测,2020年我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总额有望超过2.1万亿元。

    绿色产业不仅市场潜力巨大,也是国家吸引和鼓励外资进入的优先行业。2019年6月最新发布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绿色制造和节能环保都是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的重点领域。可以预见的是,在广大的市场和政策利好的驱动下,以节能环保及绿色制造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将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领域。

    4、医疗健康产业有望获得更快发展

    疫情之后,一些跨国公司可能会出于分散供应链风险、减少局部区域突发事件对医药产品供应的影响等因素考虑,进而探索更为合理的分布式供应链布局,以保障医药产品、器械供应。但同时也应看到,本次疫情也对中国医疗和健康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疫情可以说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全民健康教育,全国上下对于大健康产业更加关注,未来健康消费支出有望大幅增长;另一方面,疫情也暴露了我国医疗资源不足、分级诊疗体系不够健全且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信息化建设不足、医药研发环节存在较大短板等问题,医药健康产业将得到更多关注。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预估,健康产业总规模2020年将突破8万亿元,2030年将突破16万亿元。在此次疫情的催化下,预计产业规模将在此预估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医疗健康需求和政策红利的推动下,大健康产业在疫情前就已经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目前布局大健康产业的资本主要来自房地产和医疗机构,保险企业和金融机构、以及科技企业领衔的“健康+智能化”互联网医疗和智慧养老。近年来,医疗健康产业的外商准入限制也正在逐步放开,特别是与养老相关的康养产业。例如,北京市2018年4月颁布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京设立营利性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专业护理服务机构,提供多元化养老服务”。相信随着外商投资法的实施落地,以及未来医疗和健康产业吸引外资政策的进一步敞开,外商投资有望迎来更快增长。

    结语

    中国经济在取得了巨大发展的同时,在很多领域也还存在着明显短板。比如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很多关键零部件领域还严重依赖进口,基础研发能力不足,附加值较低等等。外资对中国未来发展、消费升级、产业升级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被认为是1929年大萧条后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新冠疫情不仅对短期经济增长造成巨大压力,对中长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贸易、投资等格局也可能带来深远影响。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具有更低成本优势的地区流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同时,一些企业基于分散供应链风险、减少局部区域对产品供应制约等因素考虑,也可能对产业链布局进行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我们要看到中国巨大并快速成长的市场、完整高效的产业链是我国吸引外资的底气所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对未来的风险和挑战有清醒的认识,加快对外开放,加速科技转型升级。和证券投资不同,外商直接投资更加稳定,更加看重一个国家长期的发展前景。只要中国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就一定能对外商直接投资保持强劲的吸引力。

    来源:毕马威《2020年二季度中国经济观察》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中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
拜登时代的中国与美国:趋势
中国加速构建全球最大经济湾
中国推进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能否以加入CPTPP为契机实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
中国如何跨越全球价值链的“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分项报告
保护知识产权,中国从来都是
超越历史框架,展望未来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