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 热点关注 >> 正文
稳外贸要靠深化改革和精准施策         ★★★
稳外贸要靠深化改革和精准施策
作者:张大卫    文章来源:国经中心专家论点    点击数:584    更新时间:2020/4/29

——在阿里研究院“新冠疫情影响与稳外贸、促转型”研讨会上的发言

(2020年4月21日)

    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疫情防控形势,研究当前经济工作。这次会议向全国上下表明了党中央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发展的坚定战略决心和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判断。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有两项内容或提法引起人们的格外关注。

    一是认为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一个“极不寻常”,两个“前所未有”,坦言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尽管我们还是比较好地控制住了疫情并在复工复产上有了很大起色,但一季度的经济数字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各种现象仍使我们感到了比倒春寒还难忍受的凉意。国内一季度GDP、就业、进出口、投资、消费、工业产出和经济效益、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全面下降。国际形势也是波诡云谲,今晨5月份交货的纽约轻质原油价格跌到了每桶-37.63美元,突破了我们想象力的底线。其他的不确定因素也在随着疫情的蔓延而不断积累。有人讲这是经济之痛。经济之痛就是市场之痛、企业之痛、民生之痛啊!

    二是在强调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六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们提出过“保增长”以来,又一次用了“保”字。但今年强调的不是“保增长”。“六保”之事,哪一件都维系着国家社会和民生的安全与稳定,而其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问题,则是“保就业”。

    近年来,国家已将就业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一起,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但在疫情冲击下,我们需进一步加强对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将其看作是分析问题的出发点和解决问题的着力点。就业是民生之本。没有就业,就没有持续稳定的居民消费;没有就业,党中央提出的扶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就业不稳,民生不稳,社会也难以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我们要学会用“就业”这个标杆去衡量各级政府经济政策的效应。

    我们今天讨论外贸问题,它之所以重要,根子还是在就业上。

    据统计,2019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高达31.8%,估算带动就业约1.8亿人至2亿人。如果加上一些不易列入统计的服务贸易领域的就业,人数可能会更多。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4%,这就相当于影响了1200万就业人口的生活。如果二季度情况得不到改善或进一步恶化,对就业的影响会更深更大,一些就业岗位随着企业倒闭和供应链转移,就不易再回来了。

    今天,我从稳外贸的角度谈几点看法。

    1.在经济政策上,要加强需求管理。

    在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要深入研究如何激发“三驾马车”对经济复苏的拉动作用。当前,从上到下,各地都很重视投资问题,在招商引资、促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基建”上下了不少功夫,我们也相信它会起到好的效果。但现在还要通过改革,通过改善政府服务,积极调整我们一些限制消费、限制进出口的政策,以释放有效需求,扩大消费领域和进出口规模。这也是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扩大有效供给创造条件。这次疫情本身是坏事,但它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些新的消费热点、新的市场供给短板和新的国际需求。阿里和一些互联网平台企业,一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型企业,一些善于捕捉商机、善于利用新技术、新模式的企业表现极为抢眼,受到了市场的好评。有一家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医药卫生器材生产企业向我反映,在支援湖北抗疫物资时,它作为主力企业立了功。这几天它的外销订单已达到近100亿规模,市场供不应求。对这类企业,我们就要帮助它去解决标准认证问题、原料问题、产品配套销售问题、国际航空物流问题、关务问题,让它把市场占住、稳住。

    2.在应对策略上,既要下先手棋又要打后手牌。

    当前情况下,外贸行业难。我们站着说话不腰疼。但还是要提出三句话作建议:一是创造订单,二是合理库存,三是保全供应链。创造订单,是我们对全球化、市场化国际分工、自由贸易要有信心,对我国持续对外开放要有信心、对我国的产业体系和竞争力、超大规模市场及不断升级的消费能力要有信心。最近美国和日本提出要采取对厂房、设备、知识产权甚至装修都进行补贴的政策,把它的一些企业从中国市场撤回其国内。我认为这不太现实,且不说它实行这些补贴政策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何在,它这样做除了会使自己国家产业竞争力下降外,并不能改变国际经贸合作继续扩大和深化的趋势。疫情也好,贸易保护也好,逆全球化潮流也好,带来的困难是暂时的。一、二月份,我们提出要保订单,疫情在全球爆发后,很多企业看不到订单了。但机会总会有,而且它也在变化、也在不断生成。一项全球公共卫生保障的短板,就将给我们创造很多机会。合理库存,是提醒外贸企业要进一步压缩产成品库存,适当补充原材料和配套品的库存,以应对供应链中断给企业带来的困难。保全供应链,一家企业不易做到,但平台型企业和供应链管理企业应能做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要帮助企业做到,比如进出口企业的国际物流问题、出口产品的海外仓问题、市场分拨问题、终端配送问题等。需要强调的是,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但我们国际货运的集成和运输却仍不够强大,在航空货运、国际邮快递、国际市场终端配送上,至今没有强大的枢纽和有竞争力的企业。最近,我们的航空客运航班压下来后,一些出口物资因缺乏运力和航线运不出去,美国联邦快递等将运费涨了数倍,我们只有徒唤奈何。这种情况需要支持一些有抱负的企业站出来改变它。

    3.抓好能够积极作为的重点区域。

    当前,全球供应链确实出现了区域化和本地化的倾向,原因是多方面,但疫情过后这种变化将会是非常深刻的。对此我们要未雨绸缪、有所准备。我们要注意重点巩固和提升我国与周边区域的多双边经贸关系,特别是要把握住东北亚、东盟、上合组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四个我国可以积极主动作为的方向。2019年,东盟已替代美国,成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进出口额达到4.43万亿元,增长了14.1%。日本是我们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额达到了9.27万亿元,增长10.8%。这四个方向巩固住了,我国外贸的基本盘和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安全性就有了一定的保证。所以政府和企业要对这些重点市场做好对接和沟通,把我国近年来陆续构建的与这些国家深化合作的平台与机制巩固好、发挥好。阿里几年前提出了EWTP(电子世界贸易平台)的概念,并在马来西亚、埃塞俄比亚等地有了好的实践,要进一步研究深化这一创新成果,使其能在我国外向型经济新体制中发挥良好的作用。另外,对美国和欧洲的贸易合作,我们也不能放弃。试想,美国的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欧洲的技术、装备和服务产品能自产自销吗?

    4.以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倒逼制造业升级和供应链优化。

    这次党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这是一个很强的引导性信号,它判断的基点是国内市场巨大的还有待于进一步释放的消费潜力。客观讲,一些商品受市场特点、成本、版型款型、型号等的约束,转回来内销不易做到(如圣诞产品、辅助竞选产品、代工产品、贴牌产品等)。出口转内销,企业要重新做市场调查和定位,要测算投资与收益,要做研发和修改产品设计,要改造模具、工装和工艺流程,一些非标专用设备要重新制作。还有营销模式、渠道、供应链等等数不清的问题。但是再难也要努力,因为企业“活着”比什么都重要。现在的外向型企业,大都经历过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考验,调整产品方向时,不比单做国内市场的竞争意识差。发展自由贸易,逐步实现国内国外市场一体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外贸企业要认识到转型和调整产品结构是市场永恒的主题,而及时调整贸易理念、方式、模式和渠道,也未尝不是一种断臂求生的变革。这种转换过程很痛苦,政府应在促进国内国际市场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给予引导和政策支持。一是要有金融、财税、统计、海关等方面畅通的制度设计;二是营造宽松的市场环境,助力信息撮合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和各类市场组织给它们以顶托及赋能支持,为众多企业搭建国内国际市场顺利转换的立交桥。

    这件事做好了,会倒逼我们的制造业升级。也可使一些企业走上“进口替代”的路子,使外溢的消费真正回流。难道我们这么强大的制造业能力,能容忍连面膜、妇女卫生巾、尿不湿、小家电、中药制成品等快消品、保健品和一般轻工业消费品都要长期进口吗?

    5.精准施策是稳外贸的必要条件。

    前面说到,我国在消费和外贸领域还有一些不合理的政策限制,这次应抓住时机加快调整。如跨境电商的试点已经扩大到了105个,我们下一步应该明晰目标,将改革试验向纵深推进。今年一季度,我国跨境电商逆势发展,增速达60%左右,企业开店数量比疫情前增长了30%,在出口数量大增的情况下,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现在跨境电商的进出口上都有一些问题。出口上,目前只能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中国的保税备货模式还无法在国际上复制,企业需通过国际物流运到目的国的海外仓后再做2C(终端配送)。目前需要做的,一是解决航空运输困难问题,支持国内航空货运企业发展国际货运,鼓励出口企业开展市场化包机服务。为对冲国际航空货运价格暴涨的问题,可按货运规模给予一定的贴息支持。二是支持企业抓紧建立海外仓。三是引导我国快递企业与国际邮快递企业开展战略合作,解决好国际终端配送困难问题。四是当前跨境电商出口医药卫生物资占了很大比重。这可能是我国今后出口的一个优势品类,但现在的新规定是对个人和家庭的快递产品出口实行了限制,这项政策要认真研究一下,今后C2C的跨境电商出口可能会是一块很大的市场。在进口方面,跨境电商保税备货模式是最为规范的,是按规定缴税,商品质量信息全程追溯,通过在国内的封装、分拨及包装、仓储、运输能带动就业的业态,但它一直没有享受到与行邮渠道、行李携带等相对等的公平待遇。在进口产品上,列入正面清单的只有2000多个品类,而行邮渠道和行李携带有30多万个品类。而且跨境电商渠道还有年度限额、单次购买限额限制等等。正门不开就走了后门,海外代购+灰色清关和蚂蚁搬家的模式就无法禁止。当前疫情条件下,国际旅行和海外购物都受到影响,这正是我们通过发展规范的跨境电商,将外溢的消费拉回来并增加国内税收、就业,促进国内制造业升级及供应链本地化的好机会。因而相关政策要抓紧调整才对。

    最后还有几句话要谈给数字贸易。数字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数字贸易的发展。无论是数字产品的贸易,还是数字化的贸易,中国都做了大量的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很多国际认可的经验,成长了一大批优秀的平台型和专业化企业。应抓紧研究制订数字贸易政策,发挥我国作为投资贸易大国的规模优势和具有广泛国际合作的基础优势,在确保数字安全、数字主权得到保证的情况下,促进实现数据的合理跨境流动,在制订国际标准和规则时积极发挥作用,使我们今后的数据资源能得到较好的开发利用,使我们的“一带一路”倡议能为造福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谢谢!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深化改革防止跌入“扩大内需
深化改革打通双循环中的各种
国办发文再推15项举措着力稳
稳外贸 服务外包给力!
国常会部署进一步扩大开放稳
多地出台稳外贸稳外资“加强
稳外贸是当前确保中国实现“
加足马力“硬核”稳外贸,力
稳外贸,多地精准施策抗压前
齐心协力防疫情,多措并举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