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 热点关注 >> 正文
学会“求同存异”,尝试建立“中美命运共同体”         ★★★
学会“求同存异”,尝试建立“中美命运共同体”
作者:刘志勤    文章来源:人大重阳    点击数:368    更新时间:2020/1/20
    中美两国终于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给世界经济送上一份大礼,时间又正直中国新春佳节之际,无疑也给中国市场增添了许多喜庆气氛,值得欢迎,值得庆贺。

    这个协议的签订至少向世界传递三大利好消息,涉及我们的方方面面。

    第一、“了解,理解,和解”——中美合作的三步曲

    中美两国签约,经历了各种曲折和辛苦,终成正果,着实来之不易。特别是中美两国由“相互了解,到互相理解,再到双方和解”,是双方领导人和企业界耐心与智慧的对冲与展示的过程,并在万众瞩目之下,不断深化,不断改变,完成了一次堪称“教科书”一样的谈判。这次谈判的成功,告诉世人一个简朴的道理:只要真心坚持,只要诚意足够,只要时机正确,一切困难和分歧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回想过去一年以来中美贸易谈判的反反复复,从了解彼此的核心利益的关切,到理解彼此发展不同的现实,到和解彼此针锋相对的分歧,每一步都走得艰巨,每一个进步取得都付出了巨大努力,每一个十字路口,都拥挤着世界各国企业家殷切的期待“奇迹”的出现。他们的等待和期盼没有落空,因为中美两国给出了让世界放心的答案。

    第二、中美“脱钩”论可以休矣——“互补,互依,互助,互融”成主流

    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谈判过程始终伴随着“中美脱钩”论时高时低的干扰,然而中美之间的协议给了这种观点打了脸:中美经济互补性,互依性,互助性,互融性的特点通过这份协议的会签得到更充分的验证,它说明,中美两个最大的经济体的经济结构虽然差异万千,然而谁也无法否认,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促进了各自经济要素的“兼容性”和“互助性”。试想,如果没有中国的庞大市场,如果没有中国制造商的勤奋努力,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民众只能过着“赤脚开豪车”,“光膀子坐飞船”的尴尬生活。这就是“互补”,这就是“互助”和“兼容”。中国需要来自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商品,来充实改善已经十分美好的生活。

    要想让中美经济“脱钩”,只是个幻想,也是个骗局,因为鼓吹明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达到欺世盗名的目的,只是江湖骗子的常用手法。

    中美相互提供各自所需要的商品,体现了“互补性”;

    中美加强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领域的合作,突出了“互依性”的特点;

    中美在货币汇率上达成的谅解,证实了两个经济大国在政策协调上的“互助性”;

    而中国大力开放金融保险市场,则强有力的说明了中美两个经济金融产业的“互融性”。

    让中美经济“脱钩”,是永远不会实现的痴心妄想,中美之间经贸合作只能越发展越深,越深越发展。

    第三、学会“求同存异”——中美尝试建立“中美命运共同体”

    中美之间有差异,但是正是有差异,才能产生互相合作的动力。中美关系如同“西餐”与“中餐”,两种文化大不相同,却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能取代对方,更不能消灭对方,因为世界需要五颜六色,需要不同文化共存。

    中美两国贸易谈判中,充满了不同文化与哲学理念的冲突与交融。而“求同存异”,无疑是中国哲学的最核心理念,世界万物,各种各样,如果不能做到“求同存异”,世界也将不复存在!以此类推,我们可以相信,世界上不能只有一种政治制度,不能只有一种经济模式,不能只有一种文化内涵,不能只有一种哲学原则,而是需要有经过“优胜劣汰”进化而存在的制度和模式,适合当地水土,不会产生水土不服甚至“排异”反应。当世界成为“百花园”时,离我们所期望的“命运共同体”就不远了。

    中美两国谈判伊始,不少人对前景悲观失望,甚至认为中美矛盾属于你死我活,属于不可调和型,属于不可改造型,但是现实告诉我们,中美贸易争端不是敌我矛盾,也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中国在谈判全过程,展现出高超的中国特色的哲学智慧,并巧妙的运用在化解争端和矛盾过程中。贸易争端不只是一买一卖的简单交易,而是思想,情感和人文交流的综合工程,缺一不可。

    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已经签订,接踵而来的会有第二,第三阶段谈判。万事开头难,尤其是第一步。脚踩踏实了,就不会出现“踩空”风险。

    中美两国签约,给了我们足够的信心,对未来,对不确定性,对各种可能的大变局,我们均有足够的准备,迎接这些挑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同样适合于当前与未来的中美关系!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1月16日观察者网,原标题为《“求同存异”,中美共同发展》,不代表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观点。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