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 热点关注 >> 正文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看各家媒体怎么说         ★★★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看各家媒体怎么说
作者:新华社等    文章来源:新华社等    点击数:698    更新时间:2019/12/16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中方声明及发布会要点
新华社

    中方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声明

    经过中美两国经贸团队的共同努力,双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则的基础上,已就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协议文本包括序言、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最终条款九个章节。同时,双方达成一致,美方将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相关承诺,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

    中方认为,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处理两国经贸关系必须从大局出发,达成经贸协议有利于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将在经贸、投资、金融市场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本协议总体上符合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方向,以及自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协议相关内容的落实,将有助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市场准入,更好维护包括外国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在华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保护中方企业在对美经贸活动中的合法权益。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的扩大,中方企业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化、商业化原则,增加从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进口优质、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有助于顺应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本协议有利于中美两国加强经贸领域的合作,有效管控和解决经贸领域的分歧,促进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发展。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本协议有利于增强全球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为正常的经贸和投资活动创造良好环境。

    双方约定,下一步双方将各自尽快完成法律审核、翻译校对等必要的程序,并就正式签署协议的具体安排进行协商。

    协议签署后,希望双方能够遵守协议约定,努力落实好第一阶段协议相关内容,多做有利于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和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的事情,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

    (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

    五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中美经贸磋商有关进展

    中方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声明12月13日晚对外发布。声明说,经过中美两国经贸团队的共同努力,双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则的基础上,已就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

    当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新办副主任郭卫民主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介绍了中美经贸磋商有关进展情况。

    王受文首先发布了中方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声明,五部门负责人随后回答了中外媒体提问。

    在回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关于中美双方扩大贸易合作对两国有何积极意义、是否会影响中国和其他贸易伙伴关系的提问时,宁吉喆说,近期中美两国就扩大贸易合作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双方都认识到,扩大中美贸易合作有利于两国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美贸易发展到今天规模,源于中美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而从两国超大规模经济和市场看,中美贸易还有很大潜力。从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发,中国欢迎优质、有竞争力的美国产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

    扩大中美贸易合作对美国同样具有积极意义。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是美国大豆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棉花第二大出口目的地,扩大中美能源领域合作也是美国的现实选择。

    需要强调的是,扩大贸易合作必须基于市场化原则和WTO规则,美方需要保障供给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满足中国相关监管要求。中美两国都是市场经济国家,只要美国的产品和服务适销对路,能满足中国老百姓需求,扩大自美进口是我们乐意看到的。同时,中国国内市场庞大,对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欢迎各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平等竞争,扩大中美贸易合作不会影响其他贸易伙伴的利益。

    在回答路透社记者关于第一阶段协议是否包含中国明年自美进口500亿美元农产品、双方是否相互取消50%的现有加征关税等问题时,廖岷说,取消关税是中方在经贸磋商中的核心关切,双方就此问题达成了一致。随着双方达成第一阶段协议,美方已经承诺将取消部分对华拟加征和已加征的关税,并且会加大对中国输美产品关税豁免的力度,推动加征关税的趋势从上升转向下降。中方希望美方能够切实履行承诺,中方也将相应考虑不实施原计划在12月15日生效的拟对美方进口产品加征关税措施。这是双方在第一阶段协议中就关税问题达成的共识。

    宁吉喆说,中国将增加采购优质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美国农产品,但目前第一阶段协议文本正在履行审核程序,涉及协议具体内容和数据今后再发布。

    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关于中国自美进口农产品若大幅增加会否对国内产业带来冲击问题时,韩俊说,这次中美双方达成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将是一个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协议。协议的实施,将有利于扩大中国农产品对美国的出口。谈判过程中,中方始终坚持自身合理诉求,经过反复磋商,美方近期先后公布了允许中国自产熟制禽肉、鲶鱼产品输美的最终规则,中国成为继加拿大、墨西哥、智利等国之后能向美国出口自产原料熟制禽肉的国家,也是目前全世界可向美国出口鲶鱼的三个国家之一。

    此外,美方还同意公布中国的香梨、柑橘、鲜枣输美监管通报程序,允许这些产品向美国出口,并在协议中就尽快解除中国输美水产品自动扣留等作出了积极承诺。这其中一些谈了十多年的问题终于有了实质性突破,这些成果将会对我国相关产品的输美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我国农业行业扩大对美国的出口,为我国农民和产业界争取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实施这个协议,会大幅增加我国自美进口农产品。中国现在已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强劲,进口会进一步扩大。中美同为农业大国,两国农业互补性非常强,是天然的农业合作伙伴,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在经贸摩擦之前的正常年份,中国自美农产品进口一直稳定在很高规模上。受加征关税影响,2018年中国自美农产品进口减少到162.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2.7%。今年1至10月份,中国自美农产品进口达到104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0.8%。协议的达成和实施,将会解决两国在农产品和食品贸易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消除很多分歧,也会为解决两国长期关切奠定很好基础。

    协议实施以后,我国大幅度增加自美国农产品进口,这有利于填补我国国内农产品供求缺口。我国85%左右的大豆要靠进口,一年大豆进口量在9000万吨左右。今后我国还会从美国扩大进口一些当前国内市场急需的农产品,比如猪肉、禽肉等,这些产品的进口不会对我们的国内农业产生冲击。协议实施以后,我们会从美国进口一部分小麦、玉米、大米,数量严格控制在关税配额范围之内。中国自国际市场进口小麦、玉米和大米,主要还是适度调节国内余缺。

    总之,我们会坚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要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第一阶段协议中食品和农产品章节充分贯彻了两国元首在阿根廷和大阪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体现了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原则。协议的实施,将进一步深化中美农业合作,强化农业在双边关系中的重要支柱作用。

    在回答彭博新闻社记者关于中方取消相应加征关税的计划以及协议签署时间和地点等问题时,廖岷说,这是市场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关于关税的内容,美方已经承诺,一是取消部分对华拟加征和已加征的关税;二是加大对中国输美产品的关税豁免力度。中方也会相应作出一些安排,双方对此已达成一致。

    关于协议的签署,目前双方还需要完成各自的法律审核、翻译核对等一些必要程序,然后再商定时间、地点和形式来签署这份协议。目前双方工作层正在就此协商,中方也非常愿意听取美方的意见。如果有进一步的消息,我相信商务部、外交部会及时发布。

    在回答新华社记者关于双方在知识产权领域取得哪些共识和具体内容问题时,王受文说,中美双方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在几个方面达成共识,包括商业秘密保护、与药品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专利有效期延长、地理标志、打击电子商务平台上存在的盗版和假冒、打击盗版和假冒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打击商标恶意注册,以及加强知识产权司法执行和程序。

    我想强调的是,双方相向而行所达成的上述共识,符合中方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改革方向,有利于保护创新,有利于国外知识产权更多地进入中国,符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实际上,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是我们改革的需要,也是中国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

    下一步,中方将继续按照既定的步伐和节奏,稳步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此同时,落实双方在这方面达成的共识。

    在回答中国日报记者关于中方对协议总体印象和评价的问题时,廖岷说,这份协议是中美双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则基础上达成的,历时22个月。对于这份协议和共识,中方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这份协议符合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我们与美方达成这份协议的初心,是从维护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大局出发。我们相信,这份协议将对全球经贸、投资和金融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二,这份协议总体上符合中国深化改革的大方向,也符合中国自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协议的落实既有助于更好地维护所有在华中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中方企业和投资者在美经贸活动中的合法权益。

    第三,随着中国国内市场潜力的不断挖掘和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在华企业,包括国企、民企和外资企业,会按照世贸组织规则,遵循市场化、商业化原则,来扩大中美双边贸易合作,这可以让中国成千上万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享受不同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四,协议的签署以及未来的落实,将有利于促进中美两国的经贸合作,管控和解决经贸分歧,促进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发展。中方也愿意和美方一道,为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多做有益的、积极的事情。

    协议好不好,这得由企业说了算,得由市场说了算。这两天国内外资本市场的积极反应已经给出了清晰的回答。金融市场的反应是最灵敏的。我相信,这种积极的、正面的效果还会逐步在更多的经济、经贸、金融等领域不断显现,这也符合我们签署这份协议的初衷。

    在回答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关于协议文本的一些具体内容问题时,廖岷说,双方对于协议中的一些共识都会分别作一些发布。当务之急是把第一阶段协议签下来、落实好,发挥好协议的三个作用:一是促进双边经贸合作;二是增进中美两国和全球人民的福祉;三是稳定全球市场的预期。有关后续磋商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进行,都有待双方工作层继续商量。

    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关于美方承诺取消关税有无具体时间表等问题时,郑泽光说,协议的达成,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有利于世界。关于中美关系,我们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中方致力于同美方一道努力,实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同时,我们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经过建交40年的发展,中美利益深度交融,需要合作应对的全球性挑战越来越多,这也包括全球经济、金融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中美之间也存在一些必须重视和妥善处理的深层次问题。对于美方的错误言行,中方已经并将继续表明我们的严正立场,作出必要、坚决回应。

    40年中美关系给予人们最大的启示是: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才是中美两国的相处之道。过去一年多两国经贸磋商的历程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我们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管控分歧,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拓展各领域合作,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在回答日本经济新闻记者关于中方除农产品外还会扩大哪些美国产品进口规模问题时,宁吉喆说,由于中美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国在很多领域有扩大贸易合作的潜力。除农产品外,按照市场化原则和WTO规则,中美双方将共同努力,帮助和促进中国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按照需要,在能源、制成品、服务等领域扩大自美进口的规模。

    这场发布会于13日23时举行,持续约40分钟。

    来源:中国政府网/新华社

 

中美就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发布会回应6大热点关切
贸易投资网

    周五(12月13日),央视新闻报道,已就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协议文本包括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等九个章节。同时,双方达成一致,美方将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相关承诺,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声明

    央视新闻报道,经过中美两国经贸团队的共同努力,双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则的基础上,已就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协议文本包括序言、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最终条款九个章节。同时,双方达成一致,美方将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相关承诺,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

    中方认为,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处理两国经贸关系必须从大局出发,达成经贸协议有利于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将在经贸、投资、金融市场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本协议总体上符合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方向,以及自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协议相关内容的落实,将有助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市场准入,更好维护包括外国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在华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保护中方企业在对美经贸活动中的合法权益。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的扩大,中方企业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化、商业化原则,增加从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进口优质、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有助于顺应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本协议有利于中美两国加强经贸领域的合作,有效管控和解决经贸领域的分歧,促进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发展。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本协议有利于增强全球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为正常的经贸和投资活动创造良好环境。 双方约定,下一步双方将各自尽快完成法律审核、翻译校对等必要的程序,并就正式签署协议的具体安排进行协商。 协议签署后,希望双方能够遵守协议约定,努力落实好第一阶段协议相关内容,多做有利于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和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的事情,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

    中美经贸磋商进展发布会要点汇总

    人民日报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2月13日(星期五)2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介绍中美经贸磋商有关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要点内容如下:

    1、美方承诺将取消部分对华产品的加征关税。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取消关税是中方在经贸磋商中的核心关切,双方就此问题达成了一致。随着双方达成第一阶段协议,美方已经承诺将取消部分对华拟加征和已加征的关税,并且会加大对中国输美产品关税豁免的力度,推动加征关税的趋势,从上升趋势转向下降趋势,这是个承诺,是肯定的。据我了解,周五美方也在举行新闻发布会,估计美方会宣布相关信息。

    2、中方将相应考虑不实施原计划在12月15日生效拟对美方进口产品加征关税措施。廖岷表示,美方现在已经承诺将取消部分对华产品的加征关税,同时会加大对中国输美产品关税豁免的力度。美方的承诺我已经向大家作了介绍,中方希望美方能够切实地履行承诺。同时,中方也将相应考虑不实施原计划在12月15日生效的拟对美方进口产品加征关税的措施。这是双方在第一阶段协议中就关税问题达成的共识。

    3、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中方认为,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处理两国经贸关系必须从大局出发,达成经贸协议有利于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将在经贸、投资、金融市场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本协议总体上符合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方向,以及自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协议相关内容的落实,将有助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市场准入,更好维护包括外国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在华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保护中方企业在对美经贸活动中的合法权益。

    4、关于农产品出口。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表示,谢谢你的提问。这次中美双方达成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将是一个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协议,其中《食品和农产品贸易》章节集中体现了双方在农业领域的关注。这个协议的实施,首先将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农产品对美国的出口,因为中国每年对美国的农产品出口量也很大。 在谈判过程中,中方始终坚持自身合理诉求,经过反复磋商,美方近期先后公布了允许中国自产熟制禽肉、鲶鱼产品输美的最终规则,中国成为继加拿大、墨西哥、智利等国之后有资格向美国出口自产原料熟制禽肉的国家,也是目前全世界有资格向美国出口鲶鱼的三个国家之一。 此外,美方还同意公布中国的香梨、柑橘、鲜枣输美监管通报程序,允许这些产品向美国出口,并在协议中就尽快解除中国输美水产品自动扣留等作出了积极承诺。这其中有些问题已经谈了十多年了,这次终于有了实质性突破,这些成果将会对我们相关产品的输美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我国农业行业扩大对美国的出口,为我国农民和产业界争取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韩俊表示,这个协议实施以后,我们大幅度增加自美国农产品进口,毫无疑问,这有利于填补我们国内农产品供求缺口。比如大豆,我们现在一年进口的大豆在9000万吨左右,85%左右要靠进口。今后从美国扩大进口的一些农产品,还是我们当前稳定国内市场急需的产品;比如猪肉、禽肉等,我们最近宣布解除了对美国禽肉输华禁令。毫无疑问,这些产品的进口不会对我们的国内农业产生冲击。

    5、关于稳定市场预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指出,由于中美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国在很多领域有扩大贸易合作的潜力。除农产品外,按照市场化原则和WTO规则,中美双方将共同努力,帮助和促进中国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按照需要,在能源、制成品、服务等领域扩大自美进口的规模。 王受文表示,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的扩大,中方企业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化、商业化原则,增加从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进口优质、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有助于顺应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本协议有利于中美两国加强经贸领域的合作,有效管控和解决经贸领域的分歧,促进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发展。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本协议有利于增强全球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为正常的经贸和投资活动创造良好环境。 廖岷表示,这份协议符合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我们与美方达成这份协议的初心,是从维护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大局出发。我们相信,这份协议将对全球经贸、投资和金融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 

    6、扩大中美贸易合作不会影响其他贸易伙伴利益。宁吉喆表示,需要强调的是,扩大贸易合作必须基于市场化原则和WTO规则,美方需要保障供给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满足中国相关监管要求。中美两国都是市场经济国家,中国的市场空间在这里,只要美国的产品和服务适销对路,能够满足中国老百姓的需求,扩大自美进口也是我们乐意看到的。同时,中国国内市场庞大,对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中国欢迎各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平等竞争,扩大中美贸易合作不会影响其他贸易伙伴的利益。

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哪些内容?第二阶段谈判的难点在哪些方面?
孔闻峥 走出去智库CGGT

    美国时间12月13日,中美就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协议文本包括序言、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最终条款九个章节。同时,双方达成一致,美方将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相关承诺,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当务之急是把这份协议签下来、落实好,第二阶段的磋商,将取决于第一阶段协议的落实情况。中美第一阶段协议达成哪些内容?第二阶段谈判的难点在哪些方面?由孔闻峥在美国为您提供前沿的资讯分析。

正  文

    对于关注中美关系、中美贸易的人来说,这周五无疑算得上个“大日子”。事实上从星期四,美国媒体就开始报道特朗普在白宫会见贸易代表和顾问;到了周四傍晚,主流媒体开始传出特朗普同意贸易协定的消息。到了星期五早上,特朗普通过推特、中方通过新闻发布会双双“官宣”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在文本上达成一致,给持续了两个月的等待暂时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双方“官宣”的文字中,中方的概括性更强,特朗普则不出所料地选择了对他比较有利的说法:中国同意做出“很多结构性调整”并且将“大量增加”农产品、能源及制造业产品的购买。关于中方提出的“分阶段取消”关税,他也给出了更具体的数字:原定于12月的关税取消,9月1日对1100亿美元进口商品增加的15%关税减半至7.5%,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很明显,特朗普在展示达成了一些既定目标,同时为接下来的谈判保留了一些杠杆,他也说明第二阶段谈判将马上将开始,虽然中方并未对这一点作出确认。

    美国相关人士对这份协定的反应,基本上可以用美股这两天的走势来概括:星期四尚未官宣的时候,美股大涨至接近历史高点;而到了星期五官方消息真正出来的时候,市场的表现反而比较谨慎,倒是人民币一举上涨“破7”大关。

    究其原因,周末的关税取消拿下了悬在诸多生产商和美国消费者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从而让市场大大松了一口气,但是分析人士普遍觉得这份协定并没有特朗普形容得那么“大”,在具体文本公开之前,仍不能知道其对于一些核心问题(也就是所谓的“结构调整”)的讨论程度如何;而且由于特朗普明确表示贸易谈判仍将继续,它给商家和美国及世界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只是稍作缓解,并没有真正消失。

    这一年,中美贸易都发生了什么

    中美贸易摩擦已经延续了超过一年半,如果不算今天公布的新协定带来的关税数额变化,截至目前,中美对对方的进口商品加征的平均关税额都达到了21%左右;较争端开始前,中国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的平均关税额翻了超过两番,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平均关税则是去年7月前的六倍有余。

    回溯一年的中美贸易谈判进程,用“过山车”来形容毫不过分。今年年初,中美之间的贸易情况颇为稳定。在那之前,美国分三次对中国价值250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中国也作出了相应的反制措施,直到2018年12月,两国国家元首的会面带来了相当长的平静期,特朗普承诺将下一轮关税的加征时间从一月延后至3月初。

    此后双方团队一直保持谈判进程,开年时中国还暂停了加征美国汽车和零部件等关税;在2月24日,特朗普宣布将原定于3月初加征的关税延后,昭示着贸易谈判进展保持顺利。

    四月,双方一度非常接近达成贸易协定。美国方面,四月初的两周,从特朗普本人到参与贸易谈判的财长姆努钦等人都确认了谈判进展顺利,双方在执行机制上已经接近达成协定,特朗普则基本上表示双方可能在四月底达成协定。

    但是在五月初,事情突然发生了180度急转弯,打破了一切乐观的估计。特朗普在5月5日发推宣布将在五天后开始加征下一轮关税,将原本针对2000亿美元商品的10%关税上调至25%。中国随即也宣布反制措施。关于谈判破裂的具体原因,双方各执一词,分别谴责对方在谈判中有所反复。不论是什么导致了这一次的失败,它都带来了非常糟糕的影响。双方关税额都有了一次跳跃式增长,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平均关税额超过了17%,在一年前,这个数字还仅有3%左右。

    与此同时,中美贸易谈判陷入了长达接近三个月的“冻结”的状态,直到七月末,美国贸易代表应邀来到中国进行谈判。然而这次谈判却反而带来了又一轮的关税威胁:特朗普表示从9月1日起将对中国另外的30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10%的关税,这代表着中国对美国97%的进口商品都将被卷入此次贸易冲突之中,这也意味着特朗普此前一直避免的生活消费品将进入关税名单。

    接近两周后,特朗普政府宣布将分两步加征这一部分的关税,第一部分主要涉及到衣服鞋履,将在9月1日起征,第二部分包括玩具家电等,将在12月15日起征。分析普遍认为,这是特朗普权衡初秋返校季和冬天的假日季这两个美国重要的购物大潮而做出的调整。这也被看作是特朗普对市场规矩的一次承认和妥协:他似乎终于认识到了经济学家和从业人员强调了一年多的理论:对华关税影响的是美国生产商和消费者,就相当于增高美国内部的税收水平。

    中国在几天后提出了反制措施,针对价值75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特朗普因此决定将九月初关税的涨幅从10%提高至15%,同时决定在10月1日再进行一次加税。这一轮中,引人注意的除了关税额的增加,还有特朗普的一条愤怒的推特,在其中他说“我在此要求”美国的公司们“立刻开始寻找中国之外的替代市场”。当然,美国总统是否能通过一条推特“要求”美国公司离开一个重要的市场另当别论,中美贸易谈判是否还能顺利进行下去则更令人担忧。

    好在此后基本都是好消息:中国国庆日将近时,特朗普表示将推迟10月1日的关税以表诚意;10月11日,中方代表、副总理刘鹤访美会见特朗普,双方谈话顺利,特朗普宣布了“第一阶段协议”,并着重强调了中方的农产品购买。当时,美国业界普遍质疑协议的力度和它是否值得这一年以来双方付出的代价,认为协议很可能无法触及双方开启贸易冲突的根本——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即包含在美方301调查中的行业补助、国企、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等问题。

    第二阶段谈判中的隐忧

    现在,双方就第一阶段协议的文本达成了一致,这些质疑依然存在。尽管在双方周五的声明中,都指出了协议包含了知识产权、技术转让、包括争端解决这些重要的内容,纵观美国今天的反应,还是持保留态度的居多。

    虽然这一年的贸易冲突给中美双方都带来了不少困扰,特朗普起起伏伏的态度尤其增添了不确定性,但是最近的一些发展反而可以看出,在对华贸易问题上,特朗普虽然在具体的谈判进程中会进行策略上的调整,但还是一个比较能着眼于实际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现在做到的确实和竞选时所强调的相符:他说中美之间贸易逆差太大,于是在他的第一阶段的协议中着重强调了中国对各类产品的购买。

    前美国贸易代表总顾问、曾在莱特希泽入职前代任贸易代表一职的Stephen P. Vaughn在谈及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时就表示,他的政策其实是始终如一的:如果中国无法回应一些美国的期待,美国就会对中国关闭一些市场作为回应。根据他们对中国的态度,当前的华盛顿有两类人:一类比较乐观,仍在继续同中国进行接触、希望能共同解决问题;另一类则积极鼓吹所谓的“脱钩”。Vaughn认为,特朗普反而保持着比较中立的态度,认为既不能彻底脱钩,也不能保持现状。

    特别是在最近几个月,中美之间在贸易之外产生了一些其他的分歧。这其中,一些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并在过去一段时间中迎来了一些爆发。在这种紧张的背景下,中美贸易谈判没有受到影响并成功取得了进展,可见特朗普也将贸易看作是中美关系中的头等大事,需要排除其他干扰、优先解决。在这种时候,特朗普本人的立场、以及他坚持在贸易问题上“独断专行”的特点,都反而有利于促成谈判的继续进行。

    在未来,如果延续当前的趋势,中美在贸易之外频生龃龉,那么贸易谈判面临的阻力和干扰只可能更大,特朗普本人也可能面对着不但来自民主党、还有来自于本党派某些立场强烈的政客的压力。这或许是他表示将立刻开始第二阶段谈判的原因。当特朗普希望为了大选而积累优势、又是华盛顿在对华问题上比较务实的人时,这可能是对中美贸易未来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历史节点。

    资料来源:走出去智库(CGGT)合作伙伴——财新EMIS数据库(原欧洲货币旗下),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彼得森经济研究所,布鲁金斯研究所,BBC,华尔街日报,CNBC,路透社。

    作者简介:NANCY KONG(孔闻峥),美国西北大学传媒学院硕士。本科毕业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获得经济学和传媒学双学位,专司财经报道和经济研究,是走出去智库(CGGT)北美研究团队的重要成员。

美若把深层次经济结构性改革列重点 学者:中美贸易谈判往后将更艰难

    中美周五(13日)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美国基本满足了中国最关注的不再增加新关税的诉求,中国也基本满足了美国总统特朗普最关注的采购农产品的诉求。受访学者指出,后面的谈判将艰难许多。

    经过22个月的磋商,中美终于达成一份86页的贸易协议,为关税战按下暂停键。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周五说,中国副总理刘鹤计划于明年1月的第一周去华盛顿签署协议,并就第二个协议展开谈判。

    第一阶段协议没有涉及国企津贴等较深层次的中国经济结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此次协议美国没有把结构性改革当成谈判重点,使协议得以达成,但美国不会放弃这个要求,下来的谈判将很艰难。

    他说:“此次协议使关税战减速降级,但困难还是在未来。

    《环球时报》社评写道,中美贸易战打了约20个月,两国谁也无法压倒对方,中美都有能力把贸易战长期耗下去,而要早点让贸易战在扩大的路上停下并往回折返,双方就必须相互有所妥协,接受一个双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张建新向本报分析,中美贸易协议的主动权在美国,双方能在这个时间点达成协议,意味着美国肯定作出了让步。

    特朗普在农业大州的民调下降,加上民主党发起的总统弹劾案,增加了2020年总统选举给他的压力。

    这促使他不再坚持以前在推文说要追求的“全盘协议”,而愿意接受以中国采购大量美国农产品为主要内容之一的阶段性协议。

    北京和华盛顿周五分别按各自的侧重点,宣布达成第一阶段协议的消息。

    双方一致同意,美国取消原定于本月15日对约1600亿美元(2170亿新元)中国产品加征15%关税的措施,中国也不会实施原计划于明天生效的反制关税措施。

    在现有关税方面,美国宣布将把今年9月1日对约12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从15%减半为7.5%,但更早以前对约25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的25%关税,则保持不变。

    中方相关表述比较含糊。中方声明写道,美方将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承诺,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

    在采购农产品方面,特朗普说中国同意采购大量农业、能源及制造业产品,还说“农民们得出去买更大的拖拉机,因为协议意味将有更多更多的生意”。

    部分中美观察人士质疑中国能维持相关采购量

    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昨天在白宫告诉记者,中国同意在下来两年额外购买2000亿美元产品,这将把中国自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年均规模提高到400亿至500亿美元。

    部分中美观察人士怀疑中国能否达到并维持这个采购量,因为协议意味着中国未来得进口的美国农产品规模,将比贸易战之前多一倍。据中国农业部的数据,中国在2015年至2017年间进口的美国农产品规模,年均242亿美元。

    中方不愿透露采购美国农产品的具体规模,但强调进口美国农产品有利于填补中国的供求缺口,协议也有助于扩大中国农产品对美国的出口。

    美国贸易代表处在文告中写道,协议建立了强有力的纠纷解决机制,以确保协议内容获得有效实施。中方的文告则没有提及纠纷解决机制。

    双方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表述大致相同。美方文告说中国同意在知识产权、科技转让、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结构性改革。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前晚在记者会上介绍,在知识产权方面,中美就商业秘密保护、药品、专利有效期延长、地理标志、打击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盗版和假冒、打击商标恶意注册,以及加强知识产权司法执行和程序。

    美国称这是“历史性且可执行的协议”,中国称协议有利于中美加强经贸合作、有效管控分歧,也有利于增强全球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

中美贸易战硝烟未散
联合早报

    华盛顿和北京上周五同步宣布,双方就贸易争端达成了所谓的第一阶段协议。80多页的协议文本将在明年1月签署。一旦落实,协议或能缓解中美贸易战给全球经济所带来的冲击。但是,鉴于中美这一年多来的博弈经验,人们不能不对协议的效果持审慎态度。中美关系的性质变化,以及两国复杂的国内因素,都有可能让贸易战死灰复燃。

    尽管协议并没有解决中美贸易战的核心争端,亚洲股市仍然欢迎这一积极发展。东京、上海和香港股市在传出中美达成协议后都闻声上涨,反映市场对于贸易战影响全球经济的担忧,任何哪怕是稍微积极的好消息,都能鼓舞投资者士气。但是,协议本身的局限性、中美关系从合作走向竞争乃至对峙,以及两国国内政治条件的变化,均让贸易战停火的可能性蒙上阴影。

    美国总统特朗普暗示,第一阶段协议是与中国签署的城下之盟,因为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打击,远比对美国的影响厉害。这当中当然不无扰乱对方军心的意图,可也部分反映了实况。各类数据表明,中国经济走势持续放缓,国内的失业压力骤升,地方政府和企业债务加剧,迫使当局下调后续的经济增长预测,并反复强调稳定经济以及社会人心的重要性。

    跟任何战争一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美国经济数据虽然相对较好,但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入口关税,最终势必由美国消费者承担。至于被视为特朗普票仓的农业县,不同调查所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有说美国农民仍然支持特朗普对中国打贸易战,有说美国农民因利益受损而开始对他不满。无论如何,美国始终掌握贸易战主导权的事实,却是连中国学界也不得不同意的。

    上周五宣布的第一阶段协议,主要是以美国不新增关税,来换取中国承诺加大对美入口。从自由市场原理看,这违背自然供需原则的安排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从双方在宣布消息时所侧重的要点不同,而且部分要点存在歧义,就不难看出端倪。此外,美国继续在5G通信科技围剿中国技术和市场;在地缘政治上通过立法介入香港乱局和新疆事务,并且在两岸课题上倾向反对统一的民进党,意味着任何一项课题,都可能在未来颠覆双方在贸易领域的谈判成果。

    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也被视为是特朗普意图转移国内政治压力,为明年竞选连任造势的作为。美国众议院刚决议通过启动对特朗普的弹劾程序。这一政治举措虽然普遍上不被看好能成功,却足以动摇中间选民对他的观感。面对这些负面因素,特朗普需要维系支持者热情的动力——宣称中国在贸易谈判上因他的运筹帷幄而对美国让步,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形象并借此冲淡弹劾新闻的影响。

    香港局势的发展同样有可能让中美贸易协商脱轨。至今,北京碍于各种考虑,在处理美国介入香港事务和贸易协商之间,保持了相当的克制,不让前者干扰后者。香港抗争群体一再通过暴力升级,对北京施加巨大政治压力,手段之一就是引入美国因素。他们难保不会采取新策略,诱使华盛顿进一步介入。届时被挑起的中国民族主义情绪,可能将限缩中国决策层的应对空间。

    这些变数,均凸显了中美贸易战化干戈为玉帛所面临的巨大不确定性。就算第一阶段协议真的落实,双边贸易今后所需要处理的矛盾还有很多,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中国结构性改革等棘手的领域。在贸易之外,中美大国博弈的逻辑,也会不时冲击两国经贸合作的前景。进入2020年,特朗普的总统连任选战将白热化,期间所存在的各种潜在变化,任何一项都足以左右中美关系的走向。因此,亚太股市为第一阶段协议所发出的欢呼,多少带有年底过节的主观欢乐愿望。等年关一过,真正的考验才要刚开始。

    以上文章均不代表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观点。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特朗普真的能让中美“彻底脱
疫情下的中美经贸关系
中美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将加
中美签署第一阶段协议利好全
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最大贡献
呼吁中美签署《太平洋宪章》
科技安全与监管:促使中美必
中美达成“第一阶段协议” 学
中美战略竞争核心是高科技
中美掰手腕的美国式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