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 政策与观点 >> 正文
外贸统计分析也要讲方法论         ★★★
外贸统计分析也要讲方法论
作者:古元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371    更新时间:2005/12/27

 

       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但离贸易强国还有相当的距离。贸易强国的标准是什么?从2000年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第十个五年计划时,理论界和许多实际工作者就开始正式研究此问题。当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专家何新华、王玲,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的专家余芳东、寇建明等都从定性和定量上,对贸易强国进行了深入探讨。2004年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隆国强博士也给出了他的贸易强国的基本特征:出口产品结构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 在出口产品的价值链上,本国从事较高价值活动;本国企业掌控出口产品的关键技术、品牌及国际销售渠道;出口企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能够及时应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在中国外贸“十五规划”中,将“以努力实现向对外经济贸易强国的转变为目标”作为指导方针之一,而且指出“更好地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以质取胜战略、大经贸战略、科技兴贸战略和‘走出去’开放战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走质量效益型增长道路,为实现我国向对外经济贸易结构的转变既为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奠定基础”。

 

    对贸易强国的特征综合定性描述已有很多。如何定量描述,用什么样的指标体系来考评一个地区贸易的强弱?北京商务局副局长陈泽星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学术年会上首次发表了他的最新研究——中国贸易业绩指数(CTPI)。陈泽星说,要设计新的指标体系,首先应了解我们在日常国际贸易统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他集20年外贸统计分析经验指出以下问题:

   
    1
、缺少一个综合性指数来表现外贸进出口的各个方面,通常只考核进出口额指标,以进出口额大小论外贸工作的成败。

    2 把市场多元化当成多元化战略的全部,只靠计算出口国别个数来断定我们的多元化战略实施的成败。

    3、没有定量的办法来判定“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的成败。

    4、人均GDP是考核一国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人均出口额却很少被用作考核贸易强弱的指标。

    5、提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但没有考虑我们的出口商品结构是否与世界市场需求结构相适应。只是强调单方向的优化,人家不要你的产品怎么办?我们更应当强调与世界市场需求相匹配。

    6、关心因加工贸易的迅猛发展和贸易额猛增的现象,但较少关注加工贸易增值率的变化等等。

   
    根据“十五规划”的要求和我国现存进出口统计分析中存在的不足,他们吸收了国际上经验和做法,设计了中国贸易业绩指数(CTPI)。中国贸易业绩指数(CTPI)试图从多方面评价某一国家、地区或某一产品的出口状况及其贸易能力强弱,解决使用单一指标,出口额来反映出口情况的片面性问题。用定量的方式,对贸易能力的强弱进行定性分析。他说,我们提出在统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不是全都解决,但至少解决了50%以上。

 

    对贸易综合分析研究领域的现状,陈泽星介绍说,目前国内外有ITC贸易业绩指数,有OECD国际贸易与竞争力指数,有我国社科院世经所的出口绩效指数和我们北京商务局的中国贸易业绩指数。我们的业绩指数由四个方面组成:出口优势指数,稳定情况,规模(不是简单地用出口额做规模),是否具备潜力。通过这种贸易业绩指数的方式,应当说能够解决转变增长方式当中的部分问题,能综合地反映出各个地区的贸易的基本状态(具体指标的计算公式、经济解释及其指数合成方式,可参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版《中国贸易业绩指数》)。

 

    中国贸易业绩指数(CTPI)一经推出,就受到商务部等政府有关部门、地方商务厅及学界的关注。有专家指出,由出口优势指数、稳定情况、规模、潜力构成的外贸业绩指数比单一地用出口规模考量外贸业绩更合理,更全面,其中出口稳定指数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多元化程度,它的二级指标采用市场多元化、商品多元化、企业多元化即这三方面的分散度和均匀度,在其他研究成果中也少见,初步形成了具有科学性、专业性的测算体系。为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和理性的总结,开拓了科学衡量国家、行业、地区贸易业绩的新途径,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古元)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