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 网上培训 >> 正文
专访|中国银行:外贸企业汇率避险存误区 企业盲目“顺周期”操作风险大         ★★★
专访|中国银行:外贸企业汇率避险存误区 企业盲目“顺周期”操作风险大
作者:姜樊    文章来源:财联社    点击数:391    更新时间:2021/6/16

    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导致外贸企业的收益与损失波动加大,造成了一定的财务风险。央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近日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指出,在汇率双向波动的环境里,如何做好汇率风险管理,对企业尤其是国际业务较为活跃企业的财务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潘功胜强调,市场主体应适应汇率双向波动的常态,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从财务稳健的角度看,企业应审慎安排资产负债货币结构,避免外汇风险管理的顺周期裸奔行为,不要赌人民币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他同时强调,降低企业汇率风险,需要企业、银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

 

    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在帮助企业有效应对汇率的波动风险方面具有较多的经验。近日,就该问题,中国银行全球市场部资深交易员巨晓津接受了财联社记者的专访。巨晓津指出,尽管外贸企业对汇率变化越来越重视,但当前企业仍普遍将目光聚焦于对汇率趋势判断上,大多数企业关心的仍是如何择到最好的价格,而并未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汇率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上。

 

    巨晓津指出:如果企业盲目进行顺周期财务操作,既不利于市场稳定,也会对企业自身长期财务规划决策形成不利影响。为此,他建议,企业可将汇率风险管理尽可能的从自身经营风险中分离出来,结合企业自身经营状态、所处环境和财务结构,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长期方案。

 

    企业避险意愿上升但存几大误区

 

    财联社: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增加。中国银行服务了大量的跨境客户,据您的观察,企业在汇率避险方面的意识如何?

 

    巨晓津:今年以来,跨境客户对汇率避险的询问业务量的确有明显上升,但仍普遍聚焦在对汇率趋势判断上,大多数企业关心的仍是如何择到最好的价格,而非汇率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外贸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上普遍存在一些误区,一些企业追求单一汇率交易的损益,而缺乏整体性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法,未能完善自身的汇率保值体系。

 

    具体而言,部分企业将财务作为利润中心而非成本中心,简单的将外汇衍生品到期时点的即期价格作为衡量外汇对冲有效性的标准,追求汇率管理的利润;一些企业则模糊了主营业务与外汇交易之间的关系,导致企业承担了超出自身主营业务的经营风险的汇率风险,增加了企业未来经营的不确定性。

 

    也有一些企业面临承担汇率风险的意愿与其管理汇率风险的资源不匹配,主动管理汇率风险对于市场资讯、交易人员、风控系统等有较高的要求,但一般非金融企业对以上资源配备不足。还有一些企业财务人员汇兑和外汇保值的时机选择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

 

针对这些误区,中国银行在帮助企业管理汇率风险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比如中国银行在全国各地主办了汇率保值交流会,并结合自身深耕全球外汇市场的经验,编撰了对汇率风险中性理念的解读,对企业确立汇率风险管理原则、优化管理方法提供建议,以期尽量帮助企业落实汇率风险中性。

 

    企业盲目顺周期操作或引发市场风险

 

    财联社:近期监管层也提及了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方面存在顺周期裸奔行为,强调企业不能押注汇率升值或贬值。您认为,企业的顺周期操作可能引发怎样的风险?

 

    巨晓津:企业盲目地顺周期财务运作既不利于市场稳定,也对企业自身长期财务规划决策形成不利影响。

 

    一方面,企业盲目的顺周期财务操作容易引发羊群效应,使得市场累积系统性风险,从而增加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在以往人民币汇率升贬值的周期里,人民币汇率的超调往往是由于市场参与者预期过度一致、企业群体性的顺周期操作引起的。顺周期操作还会反向使得预期自我实现,影响企业的判断力和财务决策,加剧市场的顺周期性。

 

    企业是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外汇市场是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外部环境,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增加实际使得每个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都增大了。市场从超调回归到新均衡水平时,企业此前的顺周期操作可能引起直接的汇兑损失或者汇率衍生品敞口的估值风险,后者还会增加企业追缴保证金的现金流压力。顺周期的外币资产负债配置,也会使得企业在周期结束调整敞口结构时面临额外的市场流动性溢价,从而提高企业财务成本。

 

    另一方面来看,企业缺乏经得住跨市场周期考验的汇率保值制度,财务风险管理中的汇率风险定位不明确,使得财务中性定位发生偏移。顺周期市场运作使得企业在市场趋势转换过程中,背负过度风险。

 

    从本质上看,实现汇率风险中性管理的实现路径必然是管理制度化的,以制度代替相对随意的个人决策。盲目的顺周期财务运作跳出了汇率风险中性的制度框架,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无章可依,可能使得企业的风险-收益核算缺乏长期稳定的、合宜的盈亏平衡汇率依据,从而影响财务决策的长期有效性。

 

    财联社:那么您认为,企业应建立怎样的风险管理体系?

 

    巨晓津:就单一企业而言,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没有简单的直接答案,但原则又是明晰的,即需要平衡企业的能力、意愿和资源。没有能力支撑的意愿和资源如画龙无点睛,而缺乏能力和资源的汇率管理意愿则是一厢情愿,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意愿必须建立在自身能力与资源的基础上。

 

    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应当遵循几点原则:一是控制原则,即明确树立以保值为核心的汇率风险管理目标,立求将风险暴露和损益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盲目追求对冲收益,而是力图降低汇率波动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二是不主动原则,即不应过度主动管理汇率风险敞口,应保持操作汇率保值的纪律性,避免频繁判断和过多主动调整破坏汇率风险中性管理的实质。

 

    三是成本原则,即企业明确汇率风险管理业务为成本中心,而非利润中心,不将到期时即期汇率作为衡量汇率对冲有效性的衡量标准,并允许支付期权费等财务费用。

 

    建议企业将汇率风险管理尽可能的从自身经营风险中分离出来,结合企业自身经营状态、所处环境和财务结构,参照以上原则,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长期方案。

 

    具体而言,对于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可以在坚持汇率风险中性原则的前提下,保有适当的灵活程度;对于风险内控比较薄弱、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一般的企业,建议提高确定性外汇敞口的对冲比例,动态、全面的管理外汇敞口。

 

    中国银行愿与企业同仁一道,共同探讨汇率风险中性的现实涵义,从自身业务经营和企业实践中总结经验,摸索出适用于中国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案,服务好跨境企业客户。下一步,中国银行将开发针对不同类型客户的外汇保值方案,以整体性的解决客户面临的汇率风险管理如何落地的实际问题。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