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 国际市场 >> 正文
中韩企业第三方市场合作探析         ★★★
中韩企业第三方市场合作探析
作者:季晓勇  华楠    文章来源: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    点击数:689    更新时间:2019/8/28
    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大背景下,中国再一次提出国际合作新模式——第三方市场合作。其致力于将中国的优势产能、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三者结合,在充分发挥两国企业比较优势、优化资源分配和尊重第三方市场意愿的基础上,释放第三方市场的潜在需求,实现“1+1+1>3”的共赢效果。

    本文以笔者几十年国际经验和亚太区域管理经验为基础,以中韩两国企业共同开发东南亚市场为例,探析中资企业携手合作伙伴在第三方市场展开合作的路径。

进行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意义

    一、经济意义

    1.缓解竞争压力

    在拓展海外业务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内部竞争、同发达国家企业外部竞争都在增加,第三方市场合作,可以大大缓解此类竞争,推动和发达国家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对外携手推动新增项目,对内转移中资企业在存量项目上的搏杀。可见,在有效减少外部对抗的同时,第三方市场合作也可以为解决中资企业存量市场竞争找到一个出口。

    2.扩大资金来源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仅靠中国的投资和资金很难满足中资企业在海外业务拓展和沿线国家发展需求,而和发达国家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可以充分利用更多元化、国际化的投融资渠道,增加新项目,扩大项目开发领域,有利于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3.实现优势互补

    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更多地关注中国企业之间的合作,合作企业及合作模式多为国内合作在海外的延续,而与发达国家企业第三方市场合作处于起步阶段。加强和发达国家第三方市场合作,利用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结合中国产能,边学边进步,可以实现中国产业链升级,技术水平提高,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二、政治意义

    当前发达国家对“一带一路”仍存疑虑,尤其是中国“债务陷阱”论甚嚣尘上。进行第三方市场合作,可以让发达国家在享受中国“一带一路”红利的同时,更多地了解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在合作中求发展,在互补中增了解,打消他们对于“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崛起的担忧。

中韩东南亚市场合作背景

    一、东南亚市场概况

    根据《2019亚洲发展展望报告》,2019年东南亚地区国家年均经济增长率预测为4.9%,维持了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尽管受到全球经济下行、多边贸易紧张等外部不利因素影响,东南亚国家城市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稳定的劳动力市场,仍是该地区经济体稳定增长的主要动力。

    为抵御风险,发展经济,东南亚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吸引外资、推动基建投资、促进出口及市场多元化的举措:越南、马来西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完善国内外资投资法;缅甸着手推动基础设施、金融等外资准入,吸引投资;菲律宾积极消除基础设施、电信等方面的准入瓶颈,吸引外国投资拉动经济,提高就业。

    二、中韩两国在东南亚投资情况

    一直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均维持了良好的双边关系,在各领域的合作也持续加深。2018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贸易额达5878.7亿美元,对东盟累计投资额达890.1亿美元,东盟对华累计投资额1167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韩国一直将东南亚市场作为其对外经济贸易的重心,近年来持续加大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力度。2018年,韩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存量为490亿美元,占其对全球投资总额的18%,占其对亚洲总投资额的45%。其中,越南、新加坡和印尼是韩国的主要投资对象国,占其对东盟总投资的63%。当前,韩国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正在从传统的获取资源向优化产业链等多元发展转变。

    三、中韩两国的合作基础

    当前,中韩两国都面临着经济发展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为推动经济发展,韩国政府提出了与“一带一路”倡议异曲同工的“新北方政策”和“新南方政策”。2017年,韩国总统文在寅访华期间,提出中韩企业强强联合,利用两国不同的比较优势,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的希望。中国的中端制造能力和丰富的建设经验,与韩国的高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有效结合,针对第三方市场所处发展阶段的需求开展项目合作,定将推动三方产业融合和经济发展。

存在的困难

    目前,中韩都将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作为海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双方在东南亚地区的合作仍旧面临着一些难题,尤其是面对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中韩在第三方市场诉求、其他国家潜在干扰等,双方的合作将面临很多挑战。

    一、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大

    中韩关系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但近年来,双方经贸合作逐渐回暖。2018年,中韩贸易额达到3134.3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韩国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但是经济的发展从来离不开政治,良好的政治关系有利于促进经济关系进一步发展,反之将产生阻碍。但由于韩国面临美国的战略制约,很难和中国做到完全政治互信。加之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快速提高,尤其是逐步实现全产业链参与国际竞争,周边发达国家对华政策出现纠结,韩国企业也是一样,既想分享中国企业经济增长的红利,又担心中国崛起会危及自身的产业竞争力乃至国际影响力,这种摇摆的心态势必影响中韩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

    二、第三方市场规则和标准的差异性大

    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的规则、规制和标准也存在巨大差异。中国在东南亚多地的投资项目,多采用中国标准进行实施,韩国企业在东南亚各地的投资也相对采用对本国有利的规则和标准。未来,双方在东南亚不同国家制度下的合作,如何协调不同的规则和制度也是需要克服的难题。

    三、第三方市场的波动性大

    在东南亚,部分国家经济发展依赖外资,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较弱。如泰国军人政府的政治状况仍未改善;缅甸开始民主化转型,容易引发政治社会动荡;在印尼,宗教极端主义也时有发生;老挝经济体制不完善等因素致使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增长乏力。中韩企业不得不面对第三方市场随时可能发生的巨大震动,这也为双方的合作增加了一定困难。

    四、获得资金支持的难度大

    韩国目前尚未构建针对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融资机制,也没有为第三方市场合作设立专门的投资资金,企业主要依靠韩国国际协力机构、进出口银行等政府性金融机构的投融资渠道获取资金,资金量难以充分保障。韩国私人企业在第三方市场的投资多以内保外贷的形式进行,而韩国国内银行对于本国私人企业参与海外项目的风险评估比较谨慎,融资条件要求严格,实施难度大。中韩双方想要在第三方市场开展大规模的合作,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如何协调中韩两国投融资渠道,成为双方亟需解决的问题。

深化合作的思路

    一、充分发挥双方比较优势

    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中韩双方企业各具优势。韩国企业前期调研过程细致周密,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尤其在电站的管理和运营方面独树一帜。而中国企业在人力资源储备、成本控制和施工效率、技术更新速度等方面具有竞争力。如果两国企业能够加强合作,势必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求同存异,实现互利共赢。

    东南亚市场的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在发电输电、公路、化工、废水处理等方面,中韩企业存在合作的潜力。韩国企业在东盟地区尤其是越南、新加坡、菲律宾、印尼都有大量的投资,而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经营多年,有着广泛的当地生产优势,两国企业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带动各自国家的产业发展,避免相互之间的过度竞争,实现责任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从而促进东南亚区域的合作,推动第三方市场发展。

    二、企业合作协同金融机构合作

    东南亚地区的项目合作,关键是需要解决投融资问题,尤其是一些体量大的项目,如何充分调动第三方市场金融合作,成为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核心。

    韩国西部电力公司是韩国国有电力公司,主要负责韩国西部电力发展,目前在东南亚、非洲、澳洲都有已经在运营的电站,同时还在积极寻求新的投资机会。中国电建作为全球电力行业最大的承包商之一,在全球有着广泛的市场网络。一方面,韩国西部电力公司可以通过电建在全球的市场网络,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而电建可以作为EPC承包商参与合作。另一方面,对于政府类项目,若双方合作企业均有国有背景,可以得到各自政府和国有金融机构的支持,尤其是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中,双方可以充分发挥国有企业间合作的优势,解决第三方市场投融资难题,带动两国国有金融机构和信用出口机构的合作,为解决大多数第三方市场项目担保、融资问题找到一个出口。

    针对资金、项目推进方式等技术层面的问题,双方企业可以积极引导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第三方市场合作项目,为中韩企业扩大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困境。

    三、建立中韩长效促进机制

    目前,中韩双方企业在继续扩大合作范围的同时,还应积极发挥两国经济团体和合作机构的促进作用,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并通过组织政府间活动和企业间论坛等方式,为两国企业合作牵线搭桥,增强企业间互信,加深双方的了解。

    中韩两国企业在展开项目合作的过程中,应遵循“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引导、互信互利”的原则,加强项目运作的透明度,只有这样才能打消第三方国家及其他国家对于合作项目存在的疑虑。

    (作者单位: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第三方市场合作,推动亚太产
第三方市场合作指南和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