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 研究成果 >> 正文
传统经济学的“困局”与行为经济学的期许         ★★★
传统经济学的“困局”与行为经济学的期许
作者:黄振兴 周业安…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点击数:689    更新时间:2019/4/3
    传统经济学的不足和局限并不是我们抛弃经济学“另起炉灶”的理由,而是我们可以通过推动包括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在内的经济学新兴领域补足这些不足,更好地帮助理解和指导现实的动因。

    2019年似乎是传统经济学“流年不利”或者“招黑体质”泛滥的一年。新年一开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董事长查理·芒格关于学院派经济学九大缺点的2万字长谈就在世界范围内被媒体广泛转载。3月初,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反思主流经济学的1万字长文又得到了广泛关注的传播。

    总体来说,虽然不同人对于这两篇文章中的观点可能有不同看法,但从它们被广泛流传来看,这似乎体现了社会各界对于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提出建议的方法的一些常见疑虑和担心。这些疑虑可能主要体现在: 

    首先,传统经济学,特别是新古典经济学似乎在个体层面过于依赖“理性人”假设,在总体层面过于强调市场有效性。理性人的假设对人的思考分析和计算能力存在过高估计,可能使得建立在它基础上的市场前景预测过于乐观,忽略了人的认知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偏差带来的“市场失败”和福利损失。在总体层面,有效市场的假设也使得传统经济学缺乏对于经济危机的建模和预测能力。

   第二,传统经济学可能将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成立的相关性结果或因果关系误认为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公理或原则。比如被传统经济学奉为圭臬的价格理论,即“价格上涨伴随需求下跌,价格下降伴随需求上涨”其实需要一系列前提条件。在这些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前者诸如芒格提到的奢侈品“一分钱一分货”的价格信号理论,后者如阿克劳夫提出的“柠檬市场”情形中,价格上涨或下降都不一定带来需求的下跌或上升,有时二者的移动方向甚至可能和价格理论的预期完全相反。

  第三,传统经济学对于“均衡”概念的执著,和因此产生的对经济体或社会如何达到均衡的过程的忽视,使得它可能对于实际经济活动的建议听起来有些武断或者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如果一个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企业的任何研发和创新活动带来的利润可能很快耗散,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没有企业愿意投资研发和创新活动;如果一个金融市场是完全有效的,那么任何投资个人或机构通过调研产生的信息和知识都会快速被纳入股票价格里,使得投入时间、金钱调研的人和机构无利可图。这与实际市场中屡见不鲜的高创新企业的成功和深耕一个行业的投资者的超额回报也是不符的。

  第四,与传统新古典经济学对于市场有效性过于乐观相反,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可能对于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做出过于乐观的估计。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当存在外部性的时候,如果市场不能将外部性内部化,就会产生扭曲,这时候政府可以通过直接干预的方式校正这种扭曲,促进效率。但正如张维迎教授指出,有一些外部性,比如女生穿漂亮的衣服会让别人看到也开心,是并不会导致女生自己对购买衣服的投资不足,类似地,很多企业有外溢性的创新活动也可能不因为没有政府补贴就不做了。这种情况下政府如果作为过多,反而可能“挤出”个人投资的意愿,或者让个人和企业觉得不能按照自己意愿活动而积极性下降。

  第五,传统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都忽视了道德和社会规范对于经济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对此,我们想提出的是:虽然传统经济学存在这样那样的可能的局限和问题,但最新的经济学进展已经尝试将这些局限和问题纳入建模和分析中。在其中,作为一个经济学当中的新兴领域,行为和实验经济学可能对这些问题的改善帮助最大,也是未来最有可能突破的方向。行为经济学对于传统经济学的局限提供的思考和解决方案主要体现在:

  第一,针对传统经济学对个体理性过高估计的问题,行为经济学引入大量心理学方法,对人的智力、偏好、情绪、性格和社交能力对经济决策和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以此得到这些认知和心理因素对经济行为产生影响的条件和范围,并对现实中的决策者进行“对症下药”的指导。比如在金融行业,对于相同的金融产品,如果推销员或产品经理用不同的图表呈现,消费者可能对它们的理解产生不同。譬如,当图的纵坐标比较宽的时候,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可能看起来小一些,从业者可能就会用这种操纵画图的方式使得消费者低估高风险资产的风险。而基于这方面的研究,目前的欧洲金融监管机构就在大力推行图形的标准化,以避免不良金融从业者通过操纵图形误导消费者。

  当个体决策偏离理性决策模型的时候,有效市场假设就有可能失灵。当然,这里需要澄清的一个观念是: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相互依存条件。比如古德和桑德尔(Gode and Sunder, 1993)的实验研究发现,对于普通产品市场,只要有类似双边拍卖的竞争性定价,即使交易主体是智能为零的程序,市场的配置效率依然很高。但对于金融市场来说,心理学因素就可能起到很大作用,比如很多最新研究(Breaban and Noussair, 2017, 宗计川等,2017, Coates et al., 2018)发现,金融市场的泡沫和参与者的认知能力,情绪,甚至荷尔蒙水平都密切相关。当参与者认知能力较低,情绪易受获利影响以及雄性激素水平偏高的时候,市场的有效性会大大下降。

  第二,与传统经济学只注重数学推导不同,行为经济学采用大量实验方法检测来自传统经济学和自身的理论。对于每一个理论的推出,都往往有多个实验在不同环境下反复检测,从而避免“真理向前多走了一步”式的错误。

  第三,与传统经济学只重均衡点不同,行为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结合,通过计算机仿真和真人实验重点观察经济体或社群从非均衡的初始点到均衡点的收敛条件和路径。比如目前大量市场实验结果显示:传统宏观经济学里的理性预期均衡在产品市场通常是成立的,但在金融市场通常不成立,因为正如索罗斯提出的“反身性”理论所说,金融市场存在预期自我实现的性质,所以一旦大多数人形成共同的错误预期,市场可能会长期偏离均衡。

  第四,与传统凯恩斯主义的强硬干预理念不同,行为经济学一般秉持有塞勒和桑斯坦(Thaler and Sustein, 2009)提出的“助推”(nudge)概念。所谓助推,即是指政府或监管者在不命令经济参与者做事的情况下,通过潜移默化和循循善诱的方式促使经济参与者在完全自由选择的情况下更容易选择对自己和社会有利的决策。

  第五,与传统经济学“自私理性人”假设不同,行为经济学高度重视亲社会偏好、利他主义和互惠动机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也注意到人性当中潜在的“恶”,如嫉妒、非理性攻击性对经济活动的危害。根据这些发现,已有大量行为经济学理论和研究被用来指导美国和欧洲的慈善募捐或社群环境改善活动。这都证明了行为经济学对于更广泛的经济社会议题的帮助。

  因此,传统经济学的不足和局限并不是我们抛弃经济学“另起炉灶”的理由,而是我们可以通过推动包括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在内的经济学新兴领域补足这些不足,更好地帮助理解和指导现实的动因。

  至于如何通过推动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发展改善经济学未来的有效性和应用前景,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层面:

  首先,要改变社会的观念和知识结构,更换本科生教科书可能是特别有效的手段。虽然传统的经济学课本对行为和实验经济学重视不足,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由当今世界最顶尖经济学家阿西莫格鲁(麻省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莱布森(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和李斯特(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所著的最新经济学教材(中文版《经济学:微观部分》,由卢远瞩,尹训东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已经把行为和实验经济学结果作为重要的阅读内容融入各个章节。如果这本全新的教科书能在中国各个大学成为主要教材或教参,那无疑会对学生了解行为经济学的最新进展和当代经济学的全貌有巨大的帮助和推动。

  其次,正如世界各大公司、国际组织和各国监管机构越来越多聘用行为经济学家作为产业政策、环保和金融监管等方面的顾问,如果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能推动相关方面的学术-业界-政策部门合作,也是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和政策科学制定的良好契机。

  最后,正如OECD等国际组织和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已经设立专门的行为经济学智库(称为The Behavioural Insights Team ,BIT,俗称“Nudge Unit”,即“助推小组”),帮助政策部门进行更有效的政策“助推”。如果我国能引入类似的机构,也会对相关方面的政策落地和国际合作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