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 >> 国际市场 >> 正文
泰国国家概况、投资机遇及风险分析         ★★★
泰国国家概况、投资机遇及风险分析
作者:民银智库    文章来源:民银智库    点击数:1199    更新时间:2018/2/5

一、泰国概况


1.基本情况

泰国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中部,东南临泰国湾(太平洋),西南濒安达曼海(印度洋),疆域沿克拉地峡向南延伸至马来半岛,与马来西亚相接,其狭窄部分居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泰国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为热、雨、旱三季,年均气温24-30。泰国国境大部分为低缓的山地和高原,从地形上划分为四个自然区域:北部山区丛林、中部平原的广阔稻田、东北部高原的半干旱农田,以及南部半岛的热带岛屿和较长的海岸线。全国分中部、南部、东部、北部和东北部五个地区,共有77个府,府下设县、区、村。

泰国历史悠久,泰国政府很重视维护本民族的文化。泰国文化一般分三种,即语言文化、宫廷文化和传统文化。佛教是泰国的国教,95%的人信奉佛教,泰国的礼仪都沿用佛教的礼仪。泰国被誉为“微笑之国”,佛教的宽容祥和塑造了泰国人的性格。截至2016年底,泰国人口为6450万,与我国湖南省总人口接近。全国共有30多个民族,泰族为主要民族,占人口总数的40%,其余为华族、马来族、高棉族、以及苗、瑶、桂、汶、克伦、掸、塞芒、沙盖等山地民族。泰族人曾称“暹罗人”,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族民族,和中国的傣族、壮族族源相近。

泰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立法议会负责制定法律,行使国会和上、下两院职权,现任立法议会主席蓬佩。二战后军人集团长期把持政权,政府一度更迭频繁。2014年8月21日,立法议会选举“国家维稳团”主席、陆军司令巴育为新总理。

泰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重视周边外交,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维持大国平衡。泰国是东盟成员国,与除菲律宾外的其他8个东盟成员国建立了内阁联席会议机制。倡建泰、老、柬、缅、越五国经济合作战略(ACEMC),推动泰马、泰缅、泰老边境经济区发展。泰国积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发起并推动亚洲合作对话(ACD)机制,积极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世界贸易组织(WTO)、东盟地区论坛(ARF)和博鳌亚洲论坛 (BFA)等国际组织活动。积极发展与穆斯林国家关系。

泰国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钾盐、锡、褐煤、油页岩、天然气,还有锌、铅、钨、铁、锑、铬、重晶石、宝石和石油等。


2.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泰国经济发展保持中等速度。2008-2016年泰国平均经济增速为2.9%。在私人消费需求旺盛的带动下,2012年泰国经济增速曾达到6.5%。但从2013年第四季度开始,泰国经济显现衰退苗头,全年GDP增长2.9%2014年泰国经济增速下降至0.9%2015年回升至2.8%2016年进一步回升至3.2%2017年三季度回升至4.25%

货币金融方面,利率水平有进一步降低的可能性。纵观2000到2016年泰国政策基准利率的走势,最高为2006年6月的5%,最低为2009年4月的1.25%。2009年以来,为促进泰国经济增长,泰国货币政策委员会采取较宽松的利率政策,目前政策基准利率维持在1.5%。泰国当前通胀率处于较低水平,经济复苏迟缓,财政部多次公开施压希望央行降息以配合政府经济政策的实施,因此泰国未来仍存在一定的降息可能性。

财政收支方面,财政支出受政治影响较大,赤字持续上升。泰国政府利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大量的财政支出使财政赤字呈现上升趋势。2016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已上升至21.4%,财政赤字达到2.1%。

贸易及国际收支方面,经常账户盈余扩大。随着泰国政局趋于稳定,旅游收入得以恢复,出口贸易也得以改善,从2014年至2016年,泰国经常账户顺差不断扩大。2016年泰国经常项目盈余464亿美元,资本项目收支相抵,金融项目赤字248亿,国际收支总体盈余128.44亿美元。

产业结构方面,泰国属外向型经济,依赖美、日、中等外部市场,实行自由经济政策。农产品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20世纪80年代,电子工业等制造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变化明显。2016年泰国GDP构成中,农业占8.9%,工业占35.9 %,服务业占55.3 %。 


3.政策环境

货币政策方面,泰国货币政策由货币政策委员会制订。泰国自2015年4月29日以来一直维持1.5%的政策性年利率。2017年7月6日,泰国中央银行国家货币政策委员会宣布继续维持政策性年利率1.50%的水平不变。货币政策委员会认为,国家经济复苏好转势头持续,其中又以出口不断好转和增长势头最为明显,同时国内需求逐步稳定好转和增长,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促使经济保持增长趋势。 

 财政政策方面,目前泰国政府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 内阁在2017年9月的一次例会上讨论并批准通过了启动2018年财政预算支取加速措施的方案,旨在更高效地实现财政预算有效利用,进而为经济成长注入更多的动力。泰国政府编制的2018年全年财政预算总金额约为2.9万亿泰铢,其中包括 4500亿泰铢的赤字额。


4.评级概况

2017年科法斯对泰国的国家风险评级为A4,营商环境评级为A4。标普、惠誉及穆迪认为泰国主权信用风险中等偏低,未来展望为稳定。中信保对泰国国家风险的评定为中等,未来风险展望为稳定。世界银行《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对190个国家及地区的营商环境进行了排名,泰国排名第26 位,比上年上升20位。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泰国的全球竞争力指数(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GCI)在138个国家中排名第34位。


5.与我国经贸合作关系

中国是泰国最大贸易伙伴,泰国是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第四大贸易伙伴。1985年两国成立部长级经贸联委会。2003年6月升格为副总理级,迄今已举行五次会议。2004年7月,吴仪副总理与差瓦利副总理在北京共同主持联委会首次会议。2016年12月,王勇国务委员同泰国副总理颂奇在北京共同主持联委会第五次会议。

随着中泰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并不断深化,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全方位推进的大背景下,两国经贸合作已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中国企业在泰投资质量稳步提升,经济影响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在泰投资建厂,一批大型项目相继投产。中泰之间的投资合作已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合作格局。

泰国政治局势目前总体保持平稳,政府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施政重点,同时,泰国政府大力推进吸引外资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出新的经济政策和举措,并积极开展与中国的友好合作。泰国的发展规划及战略与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和产能合作战略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中资企业在泰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二、中资工商企业在泰国的投资机会及风险分析


自2010年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来,中国在泰国的投资稳步增长。


1.中资企业的投资机遇

近年来,泰国政府相继推出泰国4.0、数字泰国、东部经济走廊等发展战略,聚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以创新驱动为主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这同“一带一路”发展理念、方式和目标高度契合。泰国总理巴育表示,泰国欢迎并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等重大合作倡议,推进铁路、农业、旅游等各领域合作,促进人员往来,增进传统友谊。

2016年12月,中泰经贸联委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双方一致同意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泰国4.0战略基础上,将基础设施、产业集群、电子信息通信技术、数字经济、科技和能源列为未来五年双方经贸合作重点领域,双方在发展战略和政策理念上实现全面对接。未来,“一带一路”将给两国企业合作带来更多机遇,给两国民众带来更多实惠,也将推动中泰各领域务实合作提质升级。 


2.中资企业的面临的风险分析

政治风险方面,泰国2017年宪法颁布后,政党权利和生存空间遭到极大压缩,泰国政党和政治团体与军人集团的博弈随之展开,未来可能出现大型政治集会和示威游行,从而影响到泰国社会稳定。宗教矛盾也是泰国社会安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佛教中法宗派与大宗派、挺法身寺派和倒法身寺派的矛盾仍然存在,并不断激化。因此,中国企业在对泰国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泰国的政治风险。

安全风险方面,泰国市场对外开放较早、法律法规相对健全,绝大多数在泰国的中资企业能够做到遵纪守法、规范经营,与当地各方面机构和人员建立起比较和谐的社会关系,总体不存在大的风险。但近几年,伴随中国对泰投资的飞速增长及企业数量的急剧增加,泰国媒体和非政府组织对中国的关注度有所提升,一些夸大渲染甚至不实报道偶有露头,对中资企业和中国国家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中资企业在环保、竞争方式以及扩张速度等方面与当地及其他国家投资企业偶尔爆发利益冲突。

市场风险方面,泰国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一方面,泰国企业自身投资能力较好,另一方面,在泰国的主要投资来自日本、美国、欧洲、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外资企业对赴泰国投资多数看好。传统优势的产业投资市场几乎均已被先期投资者占领,从市场布局、资金实力、技术水平和国际投资经验等方面看,都对我国企业的进入形成很大挑战。 


三、中资银行业务发展机遇及风险分析


目前,在泰国的中资银行有有中国银行曼谷分行、中国工商银行(泰国)有限公司。工银泰国是泰国机构数量最多、业务规模最大的中资银行,持有泰国最高等级的本地银行牌照。中银泰国共在泰国设立了9个实体分支机构和1个电子分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公司存款、贸易金融、外汇资金、公司贷款及人民业务综合服务等以及个人存款、个人汇兑、银行卡等业务。


1.政策监管环境

泰国中央银行主要负责监管国内的金融体系、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制定货币及汇率政策、发行货币等。泰国的商业银行系统是泰国金融体系的支柱,提供现金管理、资金运营、投资、大中小企业业务、零售业务金融服务,还涵盖证券、保险、租赁、租购、保理、基金管理和私人财富管理金融产品等全能金融服务,由泰国银行(BOT)负责监管。2008年修订《泰国银行法》,赋予中央银行更多独立性,加强系统性风险控制。

外汇管理方面,泰国外汇管制法规定对所有居民持有的外汇在携带入泰国时没有数量限制,但在带入境后的7天内须出售或存入泰国的商业银行。对投资者带入泰国的外汇如投资基金、离岸贷款等没有限制,但这些外汇需在收到或进人泰国7天内出售或兑换成泰铢,或存入一家授权银行的外汇账户。外资公司向其海外总部汇出利润将征收10%的汇款税,汇出款项的公司在汇款7天内须付清税金。


2.中资银行的发展机遇

一是泰国政局相对稳定,营造了深度合作的良好外部环境。泰国政府稳定政局的一系列努力有所成效,2015年年底至今,泰国政治局势保持相对稳定。这将为中泰深度合作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促进旅游、商业和对外经贸关系正常、有序开展,带动双方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各领域资金需求将为两国银行业深度合作提供持续性发展动力。

 二是泰国政府管制逐步放宽,法律和监管健全,强化合作内在基础。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泰国政府适度放开管制,实行银行市场化运作,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银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泰国银行法律制度不断放宽外国银行管制标准。新制度旨在增强竞争力,提高泰国金融系统运作效率,为外国银行在泰国经营创造更好的条件,将有效提升中泰双方银行业未来深度合作过程中的信息沟通、共享和交叉核实,及时发现问题或不良发展趋势,及时预警和惩戒,促进双边互设分行的合法、稳健经营。

三是持续增加的中资企业带来商业良机。作为东盟的重要国家之一,泰国具有政治和经济环境相对稳定、国内市场容量大、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成为中国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选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启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以及私营经济主体的不断壮大,使得国内企业赴泰投资的前景较为乐观,进一步为中国银行业拓展东南亚市场带来商业良机。


3.中资银行面临的挑战

一是中资银行在泰国存贷款增长乏力,利润率有待提高。近年来,中资银行泰国分支机构的存贷款总额均存在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2016年工行泰国分行客户贷款同比下降4%,2015年同比下降7.5%;2016年存款额同比仅增长0.9%,2015年则同比下降7.7%。2016年中行泰国分行客户贷款同比下降48%,存款额同比下降12%。中资银行的境外存款业务增长速度普遍低于境外贷款业务增速,境外贷款业务存差较小,制约银行利润空间。

二是中资银行多元化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中资银行的境外业务以信贷业务为主,且多以“走出去”企业为主要客户,业务单一化程度较高。而一些泰国本土银行可为中资企业投资泰国提供完善服务,业务涵盖行业调查、合作伙伴介绍、量身定制金融工具等全方位的服务,这对中资银行的相同业务构成较大竞争。


四、对策建议


随着中泰之间经济金融联系的深化,我国企业、金融机构在与泰国加强经贸合作和业务往来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相关风险的防范。

一是对政治风险做好预案。泰国总理巴育2017年10月称,2018年政府会宣布下一届大选日期,不会有任何推迟。但对企业与前政府签署的合同,新政府有可能不予认可,或取消项目或调整后重新招标,将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鉴于基础设施项目大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因此在泰国局势明朗前,中国企业应制定好市场开拓策略,做好防范风险的预案,并及时就局势发展征询有关部门的意见。

二是主动调整经营方式。泰国市场不同于一般的亚非拉市场,具有准高端市场的特点,中国企业可主动调整经营方式,如在电力工程等有一定收益保障的项目上,可探讨以投资方式开展合作;在市场选择上,可由施工向设计、咨询等上游产业链拓展,带动中国标准“走出去”,重点跟踪超高层建筑、大型桥梁、隧道等技术含量高、增值空间大的项目;在属地化经营方面,可与本土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泰本土企业信息灵通,人脉资源丰富,拿项目能力强,但也需要中国企业在技术、资质和资金上提供支持,双方合作互补性强,是中国企业开拓泰国市场的重要渠道。 

三是维护有序的市场竞争局面。随着泰国市场的发展,以及中泰铁路合作的开展,中国企业开拓市场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准备进入市场。为避免市场开拓阶段形成中国企业间直接竞争的局面,需要相关商会统一做好市场规划和协调工作,引导中国企业有序参与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维护好市场秩序,降低经营风险。

四是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中国企业在泰国开展投资合作,不仅要努力发展业务,还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如关注业务发展带来的资源、环境、劳工、安全以及社会治理等问题,以免引起当地居民的反感和抵制。同时要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强化基础管理,尤其是在建筑、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中的中资企业,一定要做好防范,避免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中国企业和工作人员,要知法守法,入乡随俗,不做违反当地法律和社会公德的事情,对民族形象、企业声誉和品牌建设负责。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