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和全球疫情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企业的市场机遇”线上讲座顺利举办
来源: 原创
更新:2020年12月15日
国际经贸系列公共讲座第19讲“RCEP和全球疫情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企业的市场机遇”于2020年12月9日顺利举行。北京市贸促会副主任朱家亮主持了讲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白明主讲。
白明副所长首先分析了RCEP和全球疫情两件大事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2020年11月15日,我国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国家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取得的重要成果。RCEP的建立有助于做大亚太地区国家互利共赢的蛋糕,通过降低关税,消除进口门槛的障碍,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经贸联系,进一步细化相互之间的产业分工,从而带来新一轮国际分工的红利。RCEP的建立,有助于世界经济动力的东移,形成北美、欧盟和亚太的“三足鼎立”的格局,更会为世界经济增加新的成长动力,为中国企业的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转型升级、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2020年的全球疫情,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一季度受压严重,二季度触底,三季度反弹,四季度基本上走稳。目前,已经是外贸回暖、订单回流。如何才能把流入的订单留住,白明副所长建议:第一,虽然出口贸易形势因出现其他国家的出口订单“流入”而改善,但“稳外贸”措施力度不应因此减弱,而且还要针对订单回流专门出台支持政策,以强化中国制造业对出口订单的粘性。第二,借助订单流入中国的契机也吸引相关产能流入,为防止流入中国的出口订单再流出中国而切断“回头路”。第三,主动出击,提升综合竞争优势,增加制造业对流入订单的承接能力。第四,出口企业固然要争取留住订单,但也要做好两手准备,对某些做起来很苦且成长空间不大的出口订单要量力而行承接,一旦出口订单流入难以为继的现象,也不必“强留”,防止订单转化为产能“鸡肋”。第五,还要从提升中国经济全球化出发,不搞赢者通吃,以免给国际上某些别有用心者借机制造“中国威胁论”。白明副所长建议企业不能停止转型升级的步伐,优先考虑先升级后转型的模式,最好是转型升级同步进行。
来自全国的企业、行业协会和贸促机构等120多人参加了讲座。